编辑:
2016-07-22
16.(10分)以下两张照片分别摄于二战前夕的英法。请结合历史背景回答:
(1)两张照片摄于当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2分)
(2)你如何理解张伯伦和达拉第回国后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4分)
(3)历史的发展真如张伯伦和达拉第所预言的吗?结果怎样?(4分)
新课标高二历史暑假作业8《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计48分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虽然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逐渐走上了一条结合本国国情、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了发展,但是,自治体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消极后果是削弱了宏观调控,并且出现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日益尖锐。故本题应选择D。
2.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绘制世界各地的地图,这显然是为瓜分世界做准备。所以应选B。
3.
【答案】D
【解析】要理解在对外关系中国家利益决定一切。意大利对一战的态度如何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所以应选D。
4.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条件的把握。应明确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在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A选项是体系的内容之一;C选项是体系形成的原因之一;D选项在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并不突出。形成国际关系或国际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的实力,且雅尔塔体系带有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点也可以通过B选项反映出来。
5.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审判战犯是雅尔塔精神的重要体现,但审判时的包庇是美国意志的体现所以应选B。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紧扣“轴心国”“类似战略”等信息阅读材料可知类似战略”指的是美与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故选A。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冷战结束之后,总体局势缓和,和平和发展是主题,重视经济的发展是各国的主要发展取向,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
8.
【答案】C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一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英联邦正式形成。所以根据《威斯敏斯特法案》的内容即可判断答案C。
9.
【答案】D
【解析】1950年,采用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而提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战略上的决策,也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如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参战,表明这是国家的军队,是国家派出去的,等于中国向美国宣战,而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是民间的,是人民群众志愿组织的,这样做不给美国对中国宣战以口实,比较策略,对中国有利。
10.
【答案】D
【解析】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920和关键信息“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可知造成社会思潮出现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战的影响,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故D项正确;A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11.
【答案】B
【解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故答案选择B项。
12.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相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对全世界来说”、“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等,不难判断出题干的核心意思,主要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对二战的反思。比较、分析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4分,第16题10分,共52分
13.
【答案】
(1)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加强(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③完成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9分。每点3分)
(2)原因: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美国、苏联未加入;全体一致的原则,限制了制裁的能力。(6分,每点2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可以从世界的联系的紧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原因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国联首先为少数大国所操作,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其次美国与苏联没有加入,再次是全体一致的原因,对限制了制裁的战争的能力。
14.
【答案】
(1)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4分)
(2)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惜冒对日作战危险。罗斯福不愿仅为英国的利益对日作战。(4分)
(3)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出发点是维护美国的利益。(6分)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信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爆发。第(2)问关键词“香港、印度等不放心”“ 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第(3)问多从美国利益角度分析。
15.
【答案】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有巨大优势。(4分)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4分)
(2)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传播的使节;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赢得战胜国的地位并为后来收回一些国家主权提供了条件。(6分)
【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理由”时要结合中国的现状、协约国与同盟国力量的对比来回答。回答“原因”时,要结合日本当时在中国的地位、一战初期协约国人员损失惨重的现实,中国派出华工以解劳工之不足。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材料,联系所知识分析归纳:“法国元帅福熙称赞”说明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某报刊则评论”说明华工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交流作出了贡献传播;“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说明华工的所作所为战后中国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16.
【答案】(1)慕尼黑会议后(或慕尼黑协定签订后)。(2分)
(2)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内和平主义的思潮;国家实力的衰退;对战争的反思和希望和平;张的个人努力;祸水有可能东引等)。(4分)
(3)非;希特勒还是利用民族情绪,挑起了战争,英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首先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损失惨重,法国灭亡,后由于美国、苏联加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战胜法西斯德国等。(4分)
【解析】(1)从图片中“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和平万岁”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结论。(2)主要体现了当时民众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当时希特勒不断疯狂对外扩张担忧的角度来分析。(3)这种绥靖政策是建立在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只能加剧法西斯分子的对外扩张,加速二战的爆发。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高二年级历史暑假作业,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