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0-19
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文章。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3期中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8 寡人之于国也
【课文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一、基础字词。
1、重点字词:
数罟(gǔ) 洿池(wū) 鱼鳖(biē) 河豚(tún) 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è piǎo)
2、一词多义
凶
河内凶 ( 庄稼收成不好)
凶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汉初匈奴凶黠 (凶恶,残暴)
甫闻凶讯 (不幸,多指丧事)
缉拿元凶 (杀人的人)
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施加)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放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夸大)
或
或百步而后止 ( 有的人)
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时)
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
云霞明灭或可睹 ( 或许)
数: ①几,若干 ②密 ③数目 ④屡次
数罟不入夸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见不鲜(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发: ①打开 ②派遣 ③花开放 ④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 )百发百中(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直: ①通“只” ②直接 ③价值 ④不弯曲 ⑤径直
直不百步耳(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理直气壮 (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兵:①兵器 ②军队 ③战争 ④士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穷兵黩武( ) 草木皆兵( ) 非我也,兵也( )
胜:①尽 ②战胜 ③胜利 ④承受 ⑤超过 ⑥优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驴不胜怒( )巴陵胜状( )谷不可胜食也 ( )
3、文言虚词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寡人之于国: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以:请以战喻:用
可以无饥矣:凭借
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吃,动词;第二个,食物,名词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亩之宅:“的”,助词
4、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涂有饿莩:涂,同“途”,道路。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5、古今异义: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残暴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
王无罪岁:古义:年成;今义:指年龄
6、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
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上
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名作动,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7、特殊句式
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以桑树之”。
二、文学赏识
1、关于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2、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有,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于传有之。”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利,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又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孟子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认为有小勇,有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这是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齐宣王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称赞周初古公亶父带着他的妻子姜氏到岐山之下。并说:“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