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历史基础知识题库之押题测试

编辑:

2013-10-23

43.【答案】

(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1921—19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30年代”可知是苏联模式;第(2)问注意其中涉及人物“罗斯福”可知考查罗斯福新政。在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本质来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

44.【答案】

(1)特点:出口以工业制造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与食品为主。

背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目的:打开国际市场,掠夺廉价原料。

(2)相同点:强化贸易保护政策;货币贬值以转嫁危机。

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导致各国经济危机近一步加深;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贸易战,加剧了世界经济紧张局势 。

(3)主要特点:增长幅度大,增长速度快

原因: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推动;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等。

(4)问题: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或中国成为欧美反倾销调查的最主要国家)。

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快速,竞争力日益增强;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外贸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

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为自己争取公平待遇;坚定不移地走发展自主创新之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开发国内市场以摆脱过于依赖外需的现状;努力争取到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等。

【解析】 第(1)问由示意图可知,1854—1856年英国出口以工业制造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与食品为主。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结合此时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回答“历史背景和目的”。第(2)问材料信息反映了各国纷纷抬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实行货币贬值以应对危机。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影响”。 第(3)问材料信息反映了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回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等推动回答“原因”。 第(4)问由“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可知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欧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等知识回答“原因”。结合时政知识及相关学科回答“建议”。

45.【答案】(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英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西欧的控制。

(2)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

(3)趋势: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双重性组织发展。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第(1)问从二战后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等方面归纳欧洲地位的变化。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戴高乐的观点,从材料关键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第(3)问从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等角度归纳其趋势;变化从欧盟成立时的国际政治格局背景角度说明。

46.【答案】(1)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

问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交思想: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

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 ,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 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影响”要抓住关键信息“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来归纳;第二小问“问题”要抓住关键信息“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 甲午之役”来归纳。 “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客观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来思考。

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解答此问有关的关键信息是“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推动日中关系前进”。关联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相关的教材知识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背景及结果,解答第一小问要联系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要联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7.【答案】(1)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

(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的人;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周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引文内容进行逐条的整理回答。“佛经广吸崇建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说明浪费较多;“父母恩重沙门不敬”说明不孝;“佛生西域寄传东夏,.......既非正教所以废之”说明是外来传入;“縻费公私岁以巨万”说明影响政府收和;“兵于僧众之间”说明占用人。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中“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强国富民之上策”“租调年增,失师日盛”“国安民东”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注意也产竹了破坏文化艺术交流等消极影响。48.【答案】(1)民盟成立时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予国民党;制高点结束前夕,民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法西斯统治;解放战争中后期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

(2)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卖国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的国量日益壮大;民盟觉悟日益提高。

【解析】(1)问材料分析题,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民盟对国民党态度的变化材料分了三个阶段;成立时“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到制高点胜利前夕主张建立民主政府到解决放战争中“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志国的国民党反动派集团!,”即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

(2)问民盟政治立场的转变和国民党的卖国独裁、共产党顺应民心相关。

49.【答案】

(1)中立政策。由于当时美国采取中立政策,交战双方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

(2)交战双方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美国本土远离欧洲战场,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交战双方都曾展开宣传战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辩护。

【解析】问结合材料“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恶劣......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概括出中立政策;

(1)问考察学生撮有效信息能力,对材料分层概括。

50.【答案】

(1)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提出社会改革方案,探索救国之路。

(2)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日本明治维新成就;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和影响;郑观应在洋务运动中对西方社会的了解日益深入。

【解析】

(1)要求对材料一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即“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的主要历史活动”,只概括80年代活动即可,不必涉及其他年代和背景影响等内容。1882年任轮船招商局和办即是参加洋务运动。

(2)首先明确郑观应经取向的变化,即从参加洋务运动,学习器物,到90年代中期出版《盛世危言》,主张社会改造,探索救国之路。然后,依据这个经世取向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多角度其变化的原因。可从民族危机、日本明治维治纵新成功的刺激、西学传播的影响、个人经历和实践的影响等角度来概括。

【总结】历史基础知识题库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备战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大家加油。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历史备考题典:查缺补漏试题

2014高三历史摸底试题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