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物理 > 高三物理课件

高中地理课件指导:奇特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编辑:sx_wangha

2012-08-22

即将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抵达了位于北大西洋中的佛得角群岛。经过近3年艰苦卓绝的航行,距离完成壮举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抵达陆地后,船员一上岸就打听日子,而得到的回答却令他们吃了一惊。大多数水手都按照惯例,在途中日复一日地数着天数,在他们看来这一天应该是星期三,岛上的居民却告诉他们是星期四,这“丢失的一天”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从什么是“一天”讲起。我们知道,地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另半个球面便是黑夜,一个昼夜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一天”。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的,世界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时差”。当时差累计到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就需要一条人为设置的线来划分“昨天”和“今天”。

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种极限的情况:你,作为一名船长,在2006年12月31日日落之前,指挥你的轮船以和地球自转相等的速度出发,沿赤道由东向西前进(当然,一天绕地球赤道一圈,这样的速度只有子弹能做到),如果这次环球航行是周而复始的,那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旅行中,意味着这2006年漫长的最后一天永远没办法结束——因为按照惯常的规定,只有太阳落下再升起,才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抓狂的事。当日期变更线没有被确定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环球航行的先驱,因日期问题抓破了头皮。

在500年前那次伟大的航行中,麦哲伦船队的水手们就是这样“丢失”了本来属于他们的一天。实际上,不是他们真的比别人少过了一天,而是由于船只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进,而使每一个昼夜的时间变长了。

其实,古代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对环球旅行中的日期混乱问题早有先见之明。12世纪的法国学者奥雷斯姆在他的宇宙志著作《星球》中,虚构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旅行。他让两位旅行者以每24小时走14.4度经线的速度匀速行进,最后哲学家们回到起点,西行的柏拉图称应该走了24天,东行的苏格拉底说至少也要26天,而原地未动的裁判只看到太阳升起25次。那时候人类还没有能力进行环球航行,所以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只能作为“悖论”,属于一种纸上谈兵式的哲学思辨。当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它才成为了困扰航海家的实在问题。

欧洲各列强开拓新世界选择了两条相反的路线,使得世界的时差问题具象化了。1494年,经过教皇裁决,地球被“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分成两半。这个条约规定西班牙和葡萄牙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特别将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1000多公里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那些东行开拓大西洋的葡萄牙探险家,以及其后的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自然是按照祖国的日子记录他们的航海日志,而且这种做法也理所当然地被那些太平洋亚洲地区的殖民者所采纳。然而,西班牙人从反方向对太平洋进行开拓,更确切地说是从美洲的殖民地,他们采用的是与亚洲日期相差一天的“美洲日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