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检测语文试题练习

编辑:

2013-10-28

1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天还早,相当冷”,小说的环境描写极为精要,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作用。

B.文中两次写到男孩流下了泪水,第一次是因为回想起父母每年都给自己买鞋而感动,第二次是为自己没有脚无法穿鞋而痛苦。

C.“你不是想用洗手间吗?”这话说明“我”能理解男孩的真实意图是要把这双鞋送给流浪汉,就婉转地告诉流浪汉可以离开了。

D.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展开,而人物的刻画主要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来完成。

E.小说以“我”为线索,把相关故事内容串联在一起,使故事更真实感人,结构更紧凑。

14.“我”重访理发师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15.“温暖”一词在文中有丰富的含意,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记者:你是从什么渠道获知得奖消息的?

莫言:向媒体公开前20分钟,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给我打了个电话,通知我得奖的消息。

记者:在这之前你对这个奖有没有期待?因为你的呼声一直比较高。

莫言:没有太多的期待。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

记者:听说你小时候能背《新华字典》?

莫言:那时候书非常少,为了看书,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干活,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

后来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读得熟到以至于能把《新华字典》的错误都找出来。

记者:我很奇怪,你为何对书如此痴迷?

莫言:(当时)没有文化生活,就觉得这个东西能把你抓住,能吸引住你。

记者:那么,文学对你意味着什么?

莫言: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成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是一批最原始、最宝贵的素材。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当然了,继续写下去的话,故乡也不断地扩展,写作的资源也不断地补充、丰富。这就需要阅读,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了解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事情。

记者:有不少评论说你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你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莫言:我觉着我肯定是一个中国作家,我的文学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我没有权力代表中国文学。当然,得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文学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不可能像电影或其他的媒体,能够吸引那么广大的观众。

记者: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人已远离了文学,文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舞台中心撤到了边缘,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你如何看中国社会对文学的疏离?

莫言: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但是如果你冷静地想一下,就会发现这是正常的。我觉得严肃的文学作品,它不可能是热闹的,如果特别热闹,就不是特别正常。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热潮,一首诗歌万人传诵,一部小说能够引发一种社会性的轰动,为什么会那样?因为中国经过了十年文革的文学荒芜时期,突然思想解放,文学出来了,这个时候的文学,附栽了很多不属于它的功能,所以这种轰动是不可能持久的,是非正常状态。

现在,很多人说小说会消亡,我觉得它永远不会消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审美功能是别的艺术作品所不能代替的。

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美术,都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但这些愉悦代替不了我们阅读优美的文章时候那种感觉。语言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记者: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莫言:从时间分配上来讲,那肯定是一种侵占了。现在娱乐方式、休闲方式特别多。肯定会挤压很多文学阅读时间。但是我相信当大家玩了一圈之后回来,也许有一天会重新抱起一本书,体验一下这种古典读书的乐趣。

记者:实际上你的获奖,我觉得已经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

莫言:我估计有一个月就过去了吧,甚至更短,然后一切又回归正常。

(摘自2012年10月12日《新华视点:对话莫言》,有删改)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莫言之所以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是因为少年时代的他酷爱读书。为了看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B.莫言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文学创作不仅需要阅读,而且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情。

C.冷静的莫言认为自己的作品只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没有权力代表中国文学,获奖的作用更不可高估。

D.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热潮,得益于文革结束,思想解放,人们清醒认识到文学不能附载许多不属于它的功能。

E.莫言认为,文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电影、音乐和美术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并不能代替阅读优美文章时的那种感觉。

14.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莫言获奖的意义。(4分)

15.目前社会上存在阅读的浮躁风,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了。莫言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6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