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1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甲、
重在引领 贵在自觉
仲呈祥
从去年开始,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被称为“三无”(无女角色、无婚外恋、无明星偶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火爆荧屏,并持续到了今年,引发了一种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电视台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到大学生论坛,从部队到工厂、机关和社会大众,人们都在议论“许三多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一部文艺作品引发一种波及上亿观众主动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这在当下并不多见、且值得珍视。彪炳人类文艺史册的古希腊喜剧游乐活动,参与者不过数以万计,而今凭着现代传媒优势的电视剧艺术,得到了具有欣赏章回小说和连台本戏剧艺术传统的中国人的青睐。究其原由是历史品位、美学品位使然。这部作品最终社会效益的完美实现,不仅在于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自身的创造,有时也必须靠读者、观众及全社会一起共同创造。惟其如此,重视对一部文艺作品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正确引领,极为重要。
譬如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如何从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中获取精神营养?这里面有个“引领”课题。我孤陋寡闻,也至少耳闻目睹了几种不同的声音——在一家省级卫视面向全国观众的谈话专栏节目中,年轻漂亮的主持人向在场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提问:“诸位女嘉宾,你愿意嫁给许三多吗?”全场哗然,然后无人应答。稍顷,一位勇敢的时髦女性站起来应对:“我愿意!”主持人追问其由。再答:“第一,许三多憨,不怕苦,我可以叫他玩命挣钱,供我花;第二,许三多实,不怕累,我可以叫他全包家务活,我轻松。”答毕,一片笑声,并无辩难。此可谓一种“引领”。另一种,某大学研究生论坛上,莘莘学子与编剧、导演、制片人对话,探讨“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你一言,我一语,认为其性格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抱定宗旨”“自强不息”的因子,又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因子,且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军队熔炉中锻造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与人民的呼唤和现实社会道德的某种缺失。此可谓又一种引领。
两种“引领”,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应当说,盛世文化,乃包容多样的文化。一个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引发各种社会舆论,不足为怪。但各种舆论与见解的高下是非,确须引领分辨。上面某电视台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面对那位年轻女士以庸俗的实惠主义去选择和理解“许三多形象”一言不发、一笑了之好呢,还是与人为善、外柔内刚地引领在场有高见的观众入情入理地加以辩难好呢?我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台,还是理应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永远不忘胡锦涛同志早已阐明的“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伟大真理。
能否在一切文艺活动中真正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整个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文化自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临终前深刻总结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建设经验,认为可以归结为“文化自觉”这个大题目,并明言这便是他“要过的最后一重山”,并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阐释何为“文化自觉”。这确为至理名言。惟其有了美自己民族文化之美、借鉴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之美,并善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将这两种美交融、整合、创新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文化建设,以达到天下大同,即社会和谐。
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这是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须铭记在怀的—条要诀。 (节选自200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15.(3分)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亿观众对“许三多艺术形象”的议论,引发了一种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
B.《士兵突击》之所以火爆荧屏,是因为它是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三无”电视剧。
C.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这里面有个如何正确“引领”的课题。
D.正确引领的标准是胡锦涛同志早已阐明的“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
生活”的伟大真理。
16.(6分)从文中可以看出“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有哪些?(分条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文中说“两种‘引领’,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到底谁“高”谁“低”?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为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深恶痛绝,愤愤然而道:“善战者服上刑”。但他绝不是一个“非战主义者”和“非暴力主义者”,孟子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手段,即为实现上述这幅蓝图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儒家战争观的重要概念和命题,例如:“王师”、“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天吏”、“以至仁伐至不仁”,“诛一夫”等。
虽然,“仁政”已将“仁”与“民本”合二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尺度:一为道德、一为现实政治。“仁者无敌”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则立足于现实政治层面,由于儒家的最终归属在道德领域,“王师”、“仁者无敌”、“以至仁伐至不仁”、“天吏”等又都属战争的道德命题,这就意味着“民本”意识已成为沟通战争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媒介或中间环节。战争超越了功利层次上升至道德层次,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围中获得道义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归宿。儒家道德原则取代了自然状态的功利原则,成为战争的前提。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经由“民本”这一环节继续延伸至战争领域,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战争即为“仁”这一道德观念在现实中最有力之代言人。因此,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是东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战争观。
15.(3分)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礼制”发动战争。
B.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仁政”思想与“民本”思想的融合。
C.孟子关于“仁”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
D.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仁政”发动的战争。
16.(6分)填空(每条不超过十二个字)
根据文意,孟子与孔子相比,其战争观
(1)相同点是:
(2)不同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说“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请分条简要陈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九十八岁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国人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这句话含义深刻,读了之后,会给你带来什么思考呢?会让你产生什么联想?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盏灯?
18.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选D(A.“横”为hèng,B.“涮”为shuàn,C.“莘”为shēn)
2.B(A“不采取紧急行动”赘余;C“养成”与“敬业奉献精神”搭配不当;D项“此”指
代不明
3.潇洒,潇洒就似明月下舞剑的侠客,就似天空中舒卷自如的云朵(参考)
4.始于教育,贯于风俗,精于学理,成于制度。(或让传统文化成为人的情怀,贯穿在风俗
中,做精深的学理研究,在制度上创新。)
5.C(期待,期望)
6.A(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7.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
持之人)
四、(23分)
8.译文:(10分)
⑴(2分)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其”“从”各1分)
⑵(5分)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诚”“贵”“务”“孰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⑶(3分)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纵”“涂”各1分,句意通顺1分)
9.(共10分)(1)(6分)本诗选取流水、谢花、东风、子规、夜月等景物(只要列出相关的四个景物即可)。(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清冷、惆怅、凄凉、黯淡、愁惨、悲伤的意境(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
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苦和对年华流逝的悲叹。(2分)
10.(8分)(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5)纵一苇之所如
11.(6分)①引出正题,为下文写岳麓书院作铺垫,吸引读者;
② 将“小路”与众多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1点3分,大
意对即可
12.(5分)①书斋辉煌说明文明得到认识和尊重,书斋覆灭说明文明遭到冷落和压制;
② 文明总是在与强权和野蛮的惨烈斗争中行进,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
抗争力量(1层2分,书写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因为倡导、传承文明是书院的使命,也是书院最本质的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主
题所在。所以作者详写传承文明的朱张那样的大师,略写书院的环境。(与主题
联系起来分析,意思对即可)
14.(6分)(1)以景物描写结尾既含蓄点题,又照应开头,使结构浑圆完整;同时又使文
章韵味悠长,耐人寻味。(4分)
(2)文明滥觞的时候,即文明的起源地。(2分)
甲(论述类文本)
15.(3分) C(A项,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电视剧《士兵突击》引发的;B项, “不
趋时、不媚俗、‘三无’是电视剧的特点,与火爆荧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D
项,胡锦涛同志阐明的是先进文化的方向。)(3分)
16.(6分)①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抱定宗旨”、 “自强不息”的因子。(2分)
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因子。(2分)
③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军队熔炉中锻造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2分)
17.(6分)一家省级卫视的谈话专栏节目主持人面对那位年轻女士以庸俗的实惠主义去选
择和理解“许三多现象”一言不发、一笑了之,在一片笑声中主持人并无加以引导
和辩难,实在是不可取的。(3分)
在某大学研究生论坛上对“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探讨中,“你一
言,我一语”的探讨和辩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与人民的呼唤和现实社会道
德的某种缺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3分)
乙(实用类文本)
15.(3分)B(体现的是“仁”与“民本”思想的融合,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16.(6分)(1)相同点:最高伦理(道德)原则是“仁”。
(2) 不同点:①(在社会政治层面上,)将“仁”落实在“仁政”。
②(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将“仁”与“民本”相统一。
17.(6分)①“民本”意识沟通战争与道德,②战争上升至道德层次,
③儒家道德原则成为战争前提,④“仁”的道德观通过战争来表现。(每点1.5分)
18.作文:(70分)
文章基本切合题意,尚能围绕中心展开全文,文体符合作者所选文体特征,语句尚算通顺的给基本分;在满足上述标准假如文章能做到语言流畅,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给发展等级分;在满足上述两个等级分优点基础上,叙事类文章故事生动,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能给人留下较广回味空间的,论述类文章能做到观点鲜明,语句流畅富含哲理的,鼓励打高分。
对不合题意,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观点,文体不符合考生自选文体特征的文章,建议给低分。
文言文附译文:
附:文言文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 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第III卷
答 案
19.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每处1分,共6分;断错1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20.韦应物 元稹
21.作者感叹韦苏州在世时,其诗未受重视,身后才被爱重。
附译文:微之,重视耳闻,轻视目睹,称赞古者,鄙弃现在,本是人的最大偏见。我不必找寻很远的例子,就像近年韦苏州吧!他的作品,歌行不但才奇辞丽,并且非常接近讽谕之旨;五言诗也高雅闲澹,风格自成一家。现在作者,谁能及得上他?然而当苏州在世时,人们也并不怎么看重他;必得等到他死后,人们才加以称赞。
22.(6分)A、D(觉慧应为觉新;《祝福》选自《彷徨》)
23.(1)答案示例:
“忠义”:(2分)赤壁兵败,曹操狼狈逃往华容道,只听一声炮响,关羽提刀截住去路,曹军个个丢魂丧胆。曹操上前求情,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曾受曹操恩惠,又见曹军个个皆欲流泪的样子,心肠一软,放他们过去了。而自己则顶着军令状去向孔明请罪。
“英勇”:(三例可择其一,2分)
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戏剧矛盾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酝酿、展开、激化趋向高潮,最终在雷电交加的雨夜终结。(2分)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沉闷空气里,一场酝酿着社会变动的大雷雨即将到来。(3分)
24.①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辉映;②激励广大青少年崇尚科技、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提高素质;③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每点2分)
25.①把科技馆做成“老百姓的科技馆”,让群众可以自由参与科学技术活动;②要融合地方特色,把场馆建成城市的标志;③要有自身特色,不求大求全;④提高场馆的重复参观率;⑤要把科技馆变成“流动馆”,把馆藏信息、服务、技术向民间延伸,让普通群众自觉爱馆、护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答出4点给7分;答出5点给满分)
【总结】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