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洛阳市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编辑:sx_haody

2013-11-25

【摘要】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大家上半学期的知识都学懂了吗?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5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通行的说法,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学的概念,指中国本土固有之学术。早期的国学倡导者主要侧重传统的经史诸子之学,如章太炎认为国学内容包括诸子、文史、制度、内典、宋明理学、中国历史六个方面,其代表作《国故论衡》三卷,分论小学、文学、诸子。这可以说代表了上世纪初人们对国学的认识。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应《清华周刊》之邀,分别开列出国学“最低限度”必读书目各190种,涵盖了思想史、文学史、社会史以及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诸多方面,且不以古人著述为限。

梁、胡二人所开书目虽然繁多,但古典文论书目几乎阙如,只有梁启超在190种必读书目的“随意涉览书类”中列入《文心雕龙》《苕溪渔隐丛话》《词苑丛谈》《剧说》数种,并不将其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也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如前所述,古典文论在传统的图书分类中只是以“诗文评”的名目附录于集部,因此在列出的各家文集中实已包含了古典文论的成分;另一方面,诸子、史传中同样也体现了古人的文学思想,只是混杂在有关哲学、伦理、史学的论述中,未能独立出来而已。而从主观方面来说,中国古典文论学科意识尚未形成,更是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缘由。以是之故,尽管在梁、胡之后,仍有不少学人继续开出国学书目,编辑出版国学丛书,但古典文论方面的典籍同样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使到了90年代初国学复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学者张岱年主编的《国学丛书》时,仍是沿袭传统的理念,只不过加入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在第一批20本书目中,我们甚至看不到文学的影子。

不过,随着国学内涵的具体化,中国古典文论终于被明确纳入国学的范畴。1993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其约稿范围涵盖了文学史、文字学、文献学、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化史等共27个门类,“古典文论”为其中之一。此后,中国古典文论典籍开始进入国学丛书。如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的《国学入门丛书》12种中收入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推出《国学备览》电子版,共81部古籍,其中属于古典文论有5部(《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人间词话》)。

尽管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是应该看到,古典文论在整个国学体系中的确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实际的情况看,中国古典文论并不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跨越了经史子集,也就是说,在传统经学、史学、诸子学和文学中都有古典文论的因子。譬如经学中的《周易》学、《诗经》学,史学中王充的《论衡》、刘知几的《史通》,诸子学中的《论语》《孟子》《庄子》等,都包含了不少古典文论的内容。集部就更不用说了。其次,从知识构成系统看,古典文论正处在一个中间环节——它是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人哲学、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显现。此外,我们还可以说,古典文论一头连着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头连着文学以外的其他古典艺术,尤其是音乐、绘画、戏曲。由此说来,古典文论的这种特殊性一方面使得它在国学体系中常常被边缘化,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跨界性,古典文论又为普通人了解国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古典文论入手,向上可以深入体悟古典美学、哲学,向下可以具体赏析古典诗词文赋,更可以左右拓展,旁及传统文化和古典艺术。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0年5月26日张海明《中国古典文论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学的概念,指中国本土固有之学术,章太炎的观点代表了上世纪初人们对国学的认识。

B.从章太炎的著作《国故论衡》可以看到早期的国学倡导者对国学的认识,即侧重传统的经史诸子之学。

C.梁启超、胡适分别开列出国学“最低限度”必读书目各190种,种类繁多,涵盖很广,但并不将古典文论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

D.上世纪20年代初,古典文论学科意识尚未形成,这是名开列的国学必读书目中没有将其纳入国学范畴的主观方面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古典文论在名家开出的国学必读书目中未能得到关注,原因就是传统的图书分类中,古典文论是以“诗文评”的名目附录于集部。各家文集中已包含了古典文论的成分。

B.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学复兴,国学内涵的具体化,中国古典文论终于被明确纳入国学的范畴。

C.古典文论在整个国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的确占有一个特残的位置,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D.古典文论从知识构成系统看,它既是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人哲学、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语领域的具体显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典文论一头连着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头连着文学以外的其他古典艺术的特残性使得它在国学体系中常常被边缘化。

B.古人的文学思想在诸子、史传中也有体现,只是混杂在有关哲学、伦理、史学的论述中,未能独立出来,梁启超、胡适不将古典文论视为国学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客观原因之一。

C.传统经学、史学、诸子学和文学中都有古典文论的因子,这些跨越了经史子集的古典文论,就是国学内涵的具体化,在整个国学体系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D.从古典文论入手,纵向可以深入体悟古典美学、哲学,可以具体赏析古典诗词文赋,亦可横向拓展,旁及传统文化和古典艺术,这为普通人了解国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二十一年,从王归,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废格:废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狎:亲近

B.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 辞:告辞

C.联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逾:超过

D.盗贼滋横,若不显戳一二,无以示惩          显:公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童的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    )

①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②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戳一二,无以示惩。

③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④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⑤安意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

⑥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世祖想把一千多名叛党都杀掉,安童提出了反对意见,世祖从中看到了他过人的政治眼光。

B.安意被授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摧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重任,恐怕天下会轻视朝廷,但皇帝经过考虑后还是任用了他。

C.在造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并明确表示支持他的做法。

D.元世祖把中下级官员的选拔交给了安童等人,安童却认为举荐人才、定罪量刑等工作,还是应该邮量帝亲自决定。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