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综合练习题

编辑:sx_haody

2015-11-28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小编整理了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综合练习题,希望大家认真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福祉(zhǐ) 朝暾(tūn) 谲诈(jué)  惊魂甫定(fǔ) 伫立(zhù)

B.杂役(yì) 衅钟(xìn) 赡养(shàn) 妍媸毕露(chī) 欢谑(xuè)

C.思忖(cǔn) 口讷(nà) 尘滓(z ǐ)  面面相觑(qù)  猿猱(náo)

D.赧然(năn) 喧豗(huī) 逾垣(yuán) 将进酒(qiāng) 荆杞(q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觉解  目不瑕接  深恶痛绝  正其义不谋其利

B.僭位  诚惶诚恐  胼手胝足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染指  明察秋毫  缘木求渔  仰之弭高,钻之弭坚

D.聚讼  断壁残垣  专心致志  一言以敝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___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②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___全民,不致于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黄仁宇《孔孟》)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A.滋养  波及   及其/和       B.滋养   波及  以及/或

C.滋生   涉及   及其/或       D.滋生   涉及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切铺垫都已显现的情况下,2006年必定是“宝洁”大显身手的一个好年头,“飘柔”则是首当其冲的先锋品牌。

B.假如您是一个遭遇挫折或失败、立志“东山再起”的人,您可要摆正心态,调整心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哇。

C.有些“老板”“老总”嗜好赌博,常常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输得衣不遮体,只得穷极无聊,乞讨街头。

D.杨臣刚带着新书《老鼠爱大米》到南京签售的时候,感慨颇深地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每首歌红了之后都会出现一些盗版和炒作。”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921年12月,鲁迅先生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国内外传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B.意识流小说家非常注意探索人的心灵世界,往往通过作品中人的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处的奥秘。

C.追忆往事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D.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其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与律诗。

6.下列对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孔孟》一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主张性善论,孟子则以为性恶来自先天;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C.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与《红楼梦》,等等。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两千年前所说的那句精辟之语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很生动、很形象的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

钱塘洪日方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日方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洪日方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王渔洋依据他的神韵说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节选自《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虚与实》,略有改动)

7.根据文意,下列对“全”和”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粹”侧重讲艺术应通过提炼,提高,集中,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全”侧重讲艺术应当丰富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B.”粹”,“拔萃”,文中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去粗存精;“全”,“全面”,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丰富与全面。

C.“全”对应于“实”,“粹”对应于“虚”,彼此相互矛盾;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既“面面俱到”就难以“出类拔萃”。

D.在艺术中,“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否则就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就不能创造美好的艺术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