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编辑:

2016-12-29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结合文章第一段谈谈你对中国绘画中“静”的理解。(6分)

17.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差别主要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围棋界也有说法:“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五十七岁时,画作仍然不被人所赏识。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  B.介词,把/连词,来  C.均表判断  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这些祸乱。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条。《九地》中说:“把威势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楚国大夫。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没有威势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作战》中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使锐气受挫,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作战》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人的私忿,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戍(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誓死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后)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因而吴国人民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齐国人民奋起作战。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能通晓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

既然这样,那么,当初吴军能够攻入郢都,是借用了伍子胥、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唐、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的愤怒,以及乘楚国不仁的时机,孙武的功绩大概也是很少的了。凭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而遭到失败。更何况几个只知学习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并称他们叫做“孙吴”。然而吴起谈论用兵,不注重法令制度,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归于其中。

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等到了魏国,又能制服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这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不值得(完全)信赖,本来就是这样啊。

10.(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2分)。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2分)。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1分)。

(3)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1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驾一叶之扁舟

(3)春江花朝秋月夜              (4)信誓旦旦

(5)伛偻提携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登泰山而小天下              (8)澄江静如练

12.用语典雅:化用文言词汇(时方晚秋、岁云将暮)(1分),四字短语凝练紧凑(气象肃穆,略带忧郁)(1分),叠词音韵铿锵(巍巍、森森)(1分);情景交融:借晚秋的阴沉肃穆和西敏大寺的森森鬼气(1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惝恍迷离和深沉的历史感(2分)。【如写“骈散结合的句式”或“对称的句式”亦可得分;内心感受如写“凄凉”“凄楚”“悲惨”亦可得1分】

13.描绘了西敏寺的外部环境(1分);以明丽的色彩凸显了西敏寺内部的颓朽(或阴沉昏暗,写形成对比亦可)(1分);写秋景,与文章开头交待的时令呼应(1分),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14.运用比喻(1分)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1分),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1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1分)。

15.昔日的辉煌,终将变作今日的颓败;历史遗迹的记录功能有限并终将消失;生前辉煌也难免死后被人遗忘;时光无情,人本渺小(或人生苦短);人生最终归于虚空。(写出3点得6分)

16.①超越了模仿和追求后深沉静默地与自然太空融化为一。② “静”并不是绝对的,它蕴含着生命的动。③ “静”是无限和永恒的。(每点2分)

17.首先指出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的原因;接着通过与西洋油画的对比,说明中国画人与空间一体;最后强调中国画空白的实质是宇宙往来、生命流动,而这正是中国画的妙境所在。(每点2分)

18. ①画法不同:西洋画以颜色为画底,摹写真景;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虚实相生。(2分)②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不同:西洋画将画境与观者、作者对立,所以观照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用线条与光线来表现(2分);中国画将作者与画境完全融合,忽略了作者和观者,所以中国画观照浑茫无边的宇宙,笔下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2分)。

19.略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备战期末考试!

相关推荐:

2016—2017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2016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