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17
四、阿Q的其他性格
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阿Q除了这个主要性格以外还有其他性格,也都和精神胜利法有联系:
(一)喜听谀词、自高自大、忌讳缺点:
阿Q给地主作短工,一个老头子颂扬他说“阿Q真能做”!阿Q听了很喜欢。“真能做”,是劳动人民的美德,但阿Q听了喜欢,表现他愿意听别人说他好,不愿听别人说他的缺点。他也很自高自大,“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睛里”。这样的人,当然怕别人讲他的缺点,他很忌讳他头上的癞疮疤这个缺点,怕别人提起;以致“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
有“喜听谀词,自高自大”缺点的人,在现实世界里达不到他的自高自大的目的,他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自以为“高大”了。忌讳缺点的人实际上有缺点,他怎么胜过别人呢?也只有用精神胜利法。阿Q这方面的性格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是不可分的。
我们现在有些人,也有阿Q这些性格:喜欢听别人说他的优点,不喜欢听别人说他的缺点。有时表面谦虚,内心里却自高自大,把同志们全不放在他的眼里,过低地估计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象阿Q似的“很自尊”。这样,阿Q的缺点也就改不了,也就不能进步,不能觉悟,不能翻身。鲁迅很痛心阿Q有这个缺点,所以加以揭露和讽刺。阿Q是六七十年以前的人了,他生活在封建社会,受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他有这种思想已经是应该批判了;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有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教育我们,我们应该比阿Q进步些,还能容许保留这些缺点么?
(二)保守思想,封建思想:
阿Q很主观,很保守。“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对于假洋鬼子剪了辫子,他认为是“异端”,“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他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有严守“男女之大防”的思想。他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女人真可恶”,“他的学说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这类思想不仅辛亥革命时代的阿Q有,统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相当普遍地有,五四时代到解放以前,有这种思想的人也不少。解放以后还有没有呢?鲁迅概括的普遍性是很大的。虽然程度不同,表现的形式也可能不同,有一些人也还有这些思想;如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惯合理的新生事物;认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一些人计划生育的阻力;等等。
(三)欺软怕硬,有些狡猾:
“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他以为王胡年老了可欺,对打的结果,他失败了,只得求饶似的说“君子动口不动手。”骂了假洋鬼子,被假洋鬼子打了,不能反抗。又说不是骂假洋鬼子。静修阉的小尼姑,是毫无抵抗力的,他就尽情的调戏和侮辱。他还“曾在戏台下的人丛中拧过一个女人的大腿。”这一切不仅表现阿Q“欺软怕硬”,也象鲁迅在《寄〈戏〉周刊编者信》里所说的: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见《且介亭杂文》)此外,他又欺负了小D和老尼姑,都是他认为比他弱的。这种欺软怕硬的性格,在旧社会里也不仅只阿Q有,普遍性也是很大的。统治阶级打不过外国,就欺负人民;上层压迫下层;丈夫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去打骂老婆孩子;都是阿Q。这些思想现在有没有呢?我看有这些思想的人还是有的。
五、阿Q的性格发展
阿Q虽然自始至终都在用精神胜利法,都有封建保守思想,自高自大,欺软怕硬等等思想;但是阿Q性格是有变化有发展的。这个变化发展开始于他发生了“生计问题”,也就是他活不下去了,他不能不改变他的一味顺从屈辱的性格,他不得不违反那个社会秩序,去作小偷了。而他一违反了社会秩序,背叛了那个压迫他的社会,那个社会的代表者们也就多少有些怕他了,他也不再对他们低首下心,他的精神的脊梁“有一些”直起来了。
“他在路上走着要‘求食’,看见熟识的酒店,看见熟识的馒头,但他都走过了,不但没有暂停,而且并不想要。他所求的不是这类东西了;他求的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不知道。”他所以“不想要”酒和馒头,是因为得不到,是精神胜利法的自我安慰。他所求的是他的生存的新出路,他再象过去那样逆来顺受是活不下去了。这是他的变化的开始。但是当无产阶级还没有领导农民,农民还没有组织起来,还没有觉悟的时候,地主阶级是不要他了,他除了作小偷以外还有什么出路呢?(想作革命党是以后的事。)
阿Q到城里作了一个时期的小偷,回来了。
“阿Q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掌柜既先之以点头,又继之以谈话:
‘嚄,阿Q,你回来了!’
‘回来了。’
‘发财发财,你是——在……’
‘上城去了!’……”
这种神情,和先前只会沉默、挨打、逃跑,不是不一样了么?“阿Q这时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虽不敢说超过赵太爷,但谓之差不多,大约也就没有什么语病的了。”赵太爷把他找来,叫他以后把偷来的衣服拿来卖,“阿Q虽然答应着,却懒洋洋的出去了,也不知道他是否放在心上。这使赵太爷很失望,气忿而且担心,至于停止了打呵欠。”赵秀才提议要驱逐阿Q出未庄,赵太爷“怕结怨”阿Q,不主张驱逐。赵太爷等都有些怕他了。
但是,阿Q仅仅作小偷,还是“不足畏”的;他必须作革命党,这伙东西才怕他。“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这当然是由于反对革命党的地主豪绅的思想影响了他。那么,阿Q(也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贫雇农)有没有作革命党的可能和愿望呢?鲁迅在一九二六年写的《阿Q正传的成因》(《华盖集续编》)里就说过:“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因为革命总是对于被压迫者有利,对于统治者不利的(辛亥革命以后失败了,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但总的说来,还是比清朝君主专制好)。象阿Q这种人,由于受了反革命的宣传,他反对造反;“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并不了解什么是革命,什么是革命党,但他看到欺侮他的,使他不能活下去的人们都怕革命、怕革命党,他觉得革命和革命党是好的了,他要投降革命党,做革命党了。“五卅”以后的农民不是有不少因此参加革命和革命党的吗?
“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得得,锵锵!’”
阿Q得意洋洋地一路唱过去了。
“‘老Q’,赵太爷怯怯地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
‘老Q’。
‘悔不该……’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
‘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
‘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象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
‘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
阿Q觉得自己作了革命党,便很趾高气扬起来,不把赵太爷他们放在眼里了。他不再怕他们,他们是在怕他了。他的精神的脊梁是直起来了!他的性格变化了,发展了。“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可见他主观思想上认为他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作了革命党,以后假洋鬼子虽然不准他革命,使他很失望;但他被当作强盗捕去以后,审问他,他爽利的答道:“因为我想造反。”“我本来要……来投……”,“假洋鬼子不准我!”他一直到被杀害时为止,都以为他的被逮捕,被审问,被杀头(其实是枪毙),都是由于自己造反,投降了革命党。所以鲁迅的描写,不仅描写了阿Q有革命的愿望和革命的可能性,而且描写了阿Q主观思想上以为已经做了革命党,在客观实际上“究竟已经用竹筷盘上他的辫子了”,并且自以为因做革命党而被杀头。
阿Q的性格发展;就是由屈服于压迫者,不敢反抗,到违反压迫者的社会秩序(他的精神的脊梁开始直起来),到他向往革命,在客观实际和主观思想上都做了革命党。而农民只有作了革命党,地主豪绅才真正怕他们。
高三语文上册阿Q正传知识点讲解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巩固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