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21
15.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对抗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A、C、D三项说法正确;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B项的说法错误。
1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美国政府歪曲对中国的报道;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美国政府开始实事求是地报道中国。
17.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④是中国依据联合国宗旨采取的外交活动,②③是中国致力于地区间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外交活动,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18.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
图一 《中苏友好同盟 图二 上海合作
互助条约》的签订 组织成立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不结盟运动的潮流
答案 B
解析 A项只适合图一,C项只适合图二,D项错误,B项是相同点。
19.“这是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国际组织。2001年,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段话描述的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盟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中国领导创立的国际组织”、“2001年”、“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这些信息可知是上海合作组织。
20.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解析 图片反映了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由友好到破裂到再次和好的过程。这表明新中国外交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共50分)
21.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二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6分)
答案 (1)“求同存异”的方针。
(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实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事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等。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第(2)问,从材料二来看,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3)问,从材料三看,中国政府既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也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第(4)问,从材料看,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从实际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8月24日,身患脑血管病留下语言障碍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再次来到北京。按照他的心愿,乘坐着20年前坐过的中国红旗轿车,仍然下榻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一路上他目不转睛,当路过天安门广场时,他不断用手指着人民大会堂,表情十分激动……
周恩来和田中角荣在人民大会堂举杯祝贺
材料二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关系史上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
(1)指出材料一中令田中角荣首相十分激动的事件和时间。(4分)
(2)依据材料,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6分)
(3)依据材料,概括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意义。(6分)
答案 (1)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1972年。
(2)中日两国邦交有着悠久的友好传统;日本能深刻反思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3)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当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
选择: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
(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
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等。
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的僵局,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
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检测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