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1
11.B 解析:①⑨是介词,因为;②③⑧是连词,表目的,来;⑥⑦是介词,用;④介词,凭;⑤是介词,按照。
12.D 解析: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其中A项也是省略句,“之”字后省略介词“以”。D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13.A 解析:“恨”应为“遗憾”之意。
14.C (A都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B都是人称代词,他的。C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凭借”;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D项都是连词,表顺承)
15.D 解析: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
16.C 解析:“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他的朋友是让他假装投靠襄子,然后在襄子身边寻找机会报仇。
17.(1)现
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他对我的厚爱。
(2)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想用我的行为使天下后世那些做臣子却怀有二心来服侍他们的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注意“所以”“愧”的用法)
18.参考答案:①可以生出主意的人 ②经常不讲理
19.第①句,改为“本人住处离校很远”;第③句,删除“大约”(或“左右”);第④句,把“更好地”调到“投入”之前;第⑥句,删除“务必”。
轻松练笔
写作提示:对荆轲可以从两方面评价:结合历史,否定荆轲的作法;从人格、勇气、智慧等方面看,也可以赞扬荆轲的行为。
20.示例一:古时,荆轲因勇刺秦王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
示例二: 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但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他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
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荆轲,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识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