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编辑:sx_haody

2015-04-02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下面是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褒之庐冢也                有穴窈然

C.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又不随以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环境中对多音字的把握情况。只有A项中的“禅”“相”、D项中的“胜”属于多音字。

答案:A

2.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

解析:A项中“阳”指“南面”。C项中“明”应解为动词“照明”。D项中“穷”指“穷尽”。

答案: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D项“父”通“甫”。“甫”在古代是对男子的美称。

答案:D

4.王安石(1021—1086),北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抚州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__________。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__________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

答案: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介甫  半山  荆公  北宋诗文革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把握情况。A项中“叹”应为“感慨”之意。B项中“夷”应为“平坦”之意。D项中“孰”应为“谁”之意。

答案:C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解析:D项,“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把握情况。A项中“往往”古今义相同,都指“常常”。B项中“非常”,古义指不同寻常,今为程度副词。C项中“所以”,古义指“……的原因”,今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中“至于”,古义为“到了……”;今义:①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起一事。

答案:A

5.“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其“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所得”应是“游历后得到的经验和体会”,而且应和游历有直接关系。A、B、C三项均为作者的直接感触;D项仅是作者为强调前句话,而采用的加强语气的句子。

答案:D

6.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解析:C项前句话是正确的,但后句话作者没有谈到,而且理解也是错误的。

答案:C

快乐时光

生态平衡

小弟的班级多善于吟诗作画之辈。一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叫写一篇对于生态平衡的建议书。

作业收上来后,有一篇建议书让老师哭笑不得,原来上面只写了几个字:少砍柴,多种树;少吃动物,多吃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