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04
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
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B.庄周《秋水》
C.李白《行路难》(其一)
D.高尔基《海燕之歌》
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答案:ABD
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
E.《谏逐客书》
答案:BC
三、名词解释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
答案:时:按季节。灌:注入。溪:水边。渚崖:水洲岸边。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答案:东面:脸朝东。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案:旋:转;转变。望洋:仰视的样子。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全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穷:尽。殆:危险。长:长久,永远。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卓也
答案:以: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答案:方:正。见少:所见甚少。奚以:何以,怎么。自多:自我夸耀。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答案:卒:“尽”。
8、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尽此矣
答案:尽此矣:全在这里。
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支者
答案: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
四、简答题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问:(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说明它的直接作用。
答案:所描绘的两种景象:一是有限的黄河秋水暴涨,二是无限的大海。这两种景象之间的关系是:对比。这个对比的直接作用:构成了河伯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事实基础。
(2)庄子展示这两种景象以及河伯态度的转变,主要是想,暗示怎样的哲学道理?
答案:这两种景象的对比和河伯态度的转变,都昭示出一个基本道理:广大的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3)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答案:所包孕的成语:望洋兴叹。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道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答案:这段文字的主旨: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故而是有限的。三个层次的大意:“井蛙”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夏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曲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一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形象化;二是运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层次清楚,说理有气势。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亦称为比喻论证法。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答案:所包孕的成语:井底之蛙。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
(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