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qinh
2011-03-30
自主招生正在改写高中生“成功升学方程式”
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虽然仍旧存在“抢生源”、“扰乱中学教学”的争议,但在一些教育专家看来,试点九年,步子越来越大,也预示着“联考”、“面试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等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水平大学招生录取的趋势,也许当前的中学教育会为此带来改变。
新评价坐标:接轨国外大学选才标准
在见证自主招生发展历程的位育中学原副校长姚国超看来,尽管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尚存在考试时间扎堆、学生盲目冲击等问题,但其评价方法和选拔机制,基本是趋向于同国外大学招生方式接轨,对中学人才培养具有牵引力。
这种常被奉为样板的“国外大学选才标准”,与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最大差别,就是变“单一评价轴”为“立体坐标系”,将考试分数从唯一重心的“宝座”上拉下马。
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为例,作为一所优质公立大学,该校从1997年起建立了由“学术水平指数”与“个人成就指数”构成的评估模型。前者包括高中三年的课程修读情况、成绩排名和标准化测试成绩;后者包括申请短文的得分、领导力、课外活动、所获奖项、工作经历、志愿服务和个人特殊情况。通过这个坐标系,大学得以“环视”候选人多面向的特质,而非仅仅“凝视”某一方面。
我国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方式,也在朝这一方向发展:申请条件多元;笔试,统一评估学生学业水准,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面试,则在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扮演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陆续推行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可能成为自主招生报考的“资格线”。上海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已经从去年开始实行,沪上高中学生应引起重视。
新选拔模式:中学课堂莫被“考点”圈住
以“笔试+面试”为代表的“双模块”选拔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中学放弃沿用传统的应试老路数这样的做法或许能让学生闯过笔试,却无益乃至有害于之后的面试。
不但要改造基础型课程“第一课堂”的形态,还要扩充拓展型、研究型和校本特色课程“第二课堂”的容量,更要为学生自主发展释放足够时空,这套“组合拳”成为一些中学的新选择。
“《阿凡达》火爆全球,你知道3D电影涉及的科学原理吗?”“每天都要用的公交一卡通,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两道去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题,都能在向明中学物理教研组长汪卫平的课堂上找到答案。他在课堂上不时穿插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故事、生活中的物理等趣味小品,成为学生过耳不忘的精彩段落。谁都不曾想到,这些“讲开去”的东西,还让学生在自主招生中收获“意外惊喜”。汪卫平说,课堂不能被课本和考点“圈住”,学生要有意识地活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当过11年中学老师的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郑桂华副教授同样看好自主招生对中学课堂的影响力。在她看来,自主考语文试题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命题理念若能一年年坚持下来,教师将不会以猜题押题为重任,也不会仅盯着一张高考(微博)试卷,有望逐步摆脱标准化考试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形”。
“减”掉过重的应试痕迹,还要“加”上引自大学的知识活水。地处西南隅的奉贤中学,邀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组织了“育贤通识系列讲座”,涵盖法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的八个学科。从“偶尔为之”到“形成系列”,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高中上演。
新学习理念:大胆亮出“自选动作”
在复旦附中不少学生看来,能够在自主招生中顺利闯关,学校的“自由开放”功不可没。获得复旦大学预录取资格的该校高三学生周彦说:“学校给予我们很多自由时间充分发
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该校一位家长在博客上写道:“学校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儿子如鱼得水,享受了两年半快乐丰富的高中生活。”
当然,身处变化的历程之中,有时也会让人感到难控火候。进才中学一名高二学生曾经参加过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学生会、模联、合唱团,让他的高中生活很精彩。不过,面对自主招生,他也有一丝担心:“如果我连在大学教授面前‘秀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拿到,该怎么办呢?”
纵览各高校政策,笔试往往是第一关,而优异的综合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等尚未成为进入名校法眼的“硬通货”。这样的流程设计让不少学生和家长遭遇眼前的难题:要在“考试分数”和“综合素质”的天平两端各配置多少“砝码”,才能成功敲开名校大门?
好在方向是明朗的:在第一课堂储备基础知识,少问“考什么”,多问“为什么”,享受求知乐趣;在第二课堂顺依兴趣爱好,既凸显特长竞争力,也找到发展方向;在自主发展时空,大胆亮出“自选动作”,让自己的高中生活拥有不一样的精彩。这样的高中生,最有可能在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中脱颖而出。
超纲并不意外拓展很有必要
自主招生笔试“超纲”向来备受争议。不过在一些中学教师看来,高考考纲是全体高中生必须达标的“最低纲领”,自主考笔试则是面对前5%-10%优秀学生的选拔性考试,因此这种“超纲”并不令人意外。在他们看来,最要改变的是“考什么学什么”的功利心态。如果把“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心态换成“自主招生考什么就学什么”,不会找到出路。反之,在高一、高二打牢根基、厚植实力、补充营养,才能在自主考笔试中过关斩将。
进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提醒,高一、高二学生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还要多加浏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读一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书籍,学一些现代汉语知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做一点这方面的练习题。姚为洲说,学生尤要注重“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在高考上海卷中,这部分仅占150分中的3分,且限定是“课文涉及的”,但在复旦等高校自主考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涉及面很宽。
七宝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李广学建议,高一、高二学生在打好基础、注重反思环节的基础上,有必要扩展视野、适度提高。自主考题源于但高于课本,如果能提前掌握一些高于课本要求的知识点,对于自主考将大有助益。
比如有些试题用导数知识解题会简洁许多,但上海教材并未作相应要求。因此,学生可参考全国版数学教材中相关内容,同时也勿忽视上海教材中作为选讲的自学内容。
格致中学英语教研组长詹玲认为,高一、高二阶段,尽可能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过程,主动摄入大量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环节。大量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理解的速度与准确度,对于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詹玲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有:《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丛书、《空中英语教室》等。
综合类【代表学校】清华大学
小组讨论,抢发言也得彬彬有礼
张斯怡 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
首先,什么时候开始为面试做准备?
我的建议不用太早(当初好像是周日面试,我周五晚上开始准备的)。我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做好任何事都是要有激情的,自我介绍如果已经被你反反复复做了几十次,到面试那天还能充满激情地演讲吗?第二,有些事情是越想越紧张,与其慢慢折磨自己,不如最后再全力准备,一气呵成;第三,不管自主招生这条路你走不走得通,高考成绩才是决定性因素,没有必要为了面试而打乱正常的学习节奏。不过前提是你有把握背出你的自我介绍、知道适合自己的演讲方式,并对自己的志愿和理想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准备什么?
我当初准备了三分钟的介绍,而且,一定要自己写!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对这份介绍的骨架结构了如指掌,万一老师让你用更短的时间来介绍,你也能迅速地在脑子里理出主线,删去可以删去的部分。建议中英文介绍各准备一份,在名牌大学,面试的老师心血来潮请你用英语作介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另外,最好不是单纯的中英互译,毕竟中英文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比如有些话用中文说很自然,在英文语境下根本没有这种表达。定稿后,建议对着镜子背几遍,看看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切忌滔滔不绝罗列奖项和荣誉。
你必须了解你想进的专业,上网查好和你的第一志愿专业有关的信息。高中生对专业一片迷茫是常态,但底线是你要清楚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出来能做什么。接下来,想清楚你的理想和志向,理清你选择的专业和你的理想之间的关系,即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这几乎是必问的)。
重读自荐信和推荐信。如果你组织过什么活动,再回忆一下你在团队中的作用、活动的大事记、你的收获。对于你在信中提到的任何比较引人注意的内容都要再思考一下。想想老师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可能会问什么问题。千万不要老师问了你的某个经历,你却一句话都说不出。
最后,进入面试环节如何表现?
放轻松,做好你自己。进去的时候先和同组面试的同学聊聊天,相互熟悉一下。看到老师要有礼貌,多说一句“老师好”,多笑一笑,双方的感觉都会很好。
如果老师问的问题你真的不知道,可以坦白回答,但最好也谈一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你理解错了,老师一般会帮你纠正。
小组讨论的时候,发言的顺序远不如发言的质量重要,但到时候人人都想表现自己,说得晚也可能就说不上话了。发言是要抢的,抢得彬彬有礼是要有技术的。如果你和另一位同学同时张口了,不妨请他(她)先说。最好不要一个人口若悬河,要给别人一些机会,何况优秀之人最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你实在觉得某位同学说得太长了,请选择合适的方式提醒他(她),比如“时间快要到了,我们做下总结吧!”最后,出门的时候别忘了和老师“再见”。有些东西是有由内而外、自始至终的,别让紧张遮盖了你的修养。
标签:高中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