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必修 > 高中历史必修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编辑:sx_gaohm

2015-12-15

学史可以明做人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0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一)概况

1、采集经济——>种植业

(1)传说:神农氏

(2)产生:①黄河流域,粟麦,半坡

②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

(3)影响:定居,五谷

2、狩猎————>家畜饲养业

(1)六畜和十二生肖

(二)特点:

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

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项目

原始农业

商周

春秋

西汉

唐朝

材料

木石骨

木石骨蚌

少量青铜

铁农具

铁农具

铁农具

形状

耒耜

耒耜

犁壁(推广)

曲辕犁,筒车

动力

人力

人力

牛(畜力)

曹魏翻车人力

水力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简单协作

千耦齐耘

大规模简单协作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生产模式

简单粗放

简单粗放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二)影响: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水利灌溉

(一)发展概况

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

2、商周:井田沟洫纵横

3、春秋:(1)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吴王夫差开邗沟(3)中原使用桔槔

4、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

5、西汉:(1)西域:坎儿井(2)漕渠、白渠,大规模治河工程(王景治理黄河)

6、曹魏:翻车

7:唐朝:筒车

四、耕作方式

1、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齐耘”

2、春秋:个体农耕,铁犁农耕

(1)原因: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

②私有土地出现

(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评价:①是什么?特点+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积极: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生活,有积极性;社会稳定的基础。

③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

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

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

0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所有制

(一)原始社会:土地公制

(二)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

1、商朝:出现

2、西周:最鼎盛

(1)概念:

(2)实质:名义上是国家公有,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氏村舍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作用:①存进农业的发展②巩固分封制

3、春秋:开始崩溃

(1)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牛耕、铁犁)

(2)表现:①公田抛荒,②私田私有,③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4、战国:商鞅废除

(1)法律:废止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

(2)阶级:根据军功培植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三)春秋战国后

1、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屯田制

2、私有制:

(1)君主,

(2)地主私有土地,形成的三种方式:公田私有,军功获得,土地兼并

(3)自耕农

3、土地兼并:

(1)汉代: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对应编户齐民制度)

(2)北魏:抑制土地兼并,采用均田制(对应租调制)

(3)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制土地兼并,(沿用唐朝中期的两税法)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4、赋税的来源:自耕农、地主

二、农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1、商周:井田制

2、春秋战国

(1)自耕农,男耕女织

(2)雇工:主仆关系,劳役,清中期获得凡人地位

(3)租佃:①含义P9

②概况:A.战国产生

B.汉代比较普遍

C.宋代日益普遍化:仅次于自耕农,

契约,实物地租,分成租,定额租

D.明清进一步发展:货币地租

③影响:A.人身控制减弱

B.提高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原因: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契约,分成租,定额租,货币地租)

C.促进农业商品化

0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汉代的四大经济区

1、概况:1)山东:崤山以东,中原,最发达的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2)山西:崤山以西,关中+河西、巴蜀,传统的农业区

3)江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

4)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以长城为界分塞内、塞外

2、特点:1)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乱、五逃(天、官、军、钱、愚)

2、概况:1)两晋:八王之乱

2)中唐:安史之乱

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3、影响:1)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向江南传播

2)民族融合

3)文化融合

4)丰富人民生活

5)北方生态改善,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1)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生产水平“量”变

2)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质”变

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4)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巨大潜力

5)统治者重视

6)民族融合,人民辛勤劳动

2、概况:1)六朝:南方开始赶上北方,南北趋于平衡

2)中唐:开始南移

3)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明清:南方不仅是农业重心,也是工商业重心

3、影响:1)江南经济发展

2)南方人口大量增加

3)文化重心南移

4)南北方之间交通运输业更快发展(隋唐大运河)

5)南方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唐朝)

4、启示:1)合理利用外来劳动力

2)引进先进工具和技术

3)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4)领导者要重视发展经济

5)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

0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

1、石器时代:旧石器是打制的,新石器是磨制的,

大约对应原始社会

2、青铜时代: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时期,

大约对应的是奴隶社会

3、铁器时代:

1)春秋:冶炼生铁、钢,世界奇迹

2)西汉:开始使用煤冶铁

3)北宋:普遍使用煤冶铁

4)南宋:开始使用焦炭冶铁

5)明代:流行使用焦炭冶铁

4、工业机器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关注煤铁,第二次关注钢、塑料,第三次新材料

二、纺织业

1、麻纺织:西安半坡文化

2、丝纺织:

1)上古:大汶口文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世界最早

2)西周:突飞猛进,刺绣

3)汉代:远销欧洲,开辟丝绸之路

4)唐代:缂丝技术

3、棉纺织:

1)宋末元初:产生,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车

2)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3)明代后期:棉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4、近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化纤,的确良

三、陶瓷业

1、陶器:

1)新石器时代:①半坡:彩陶;

②大汶口:黑陶、白陶

2)秦汉:兵马俑

3)唐代:唐三彩

2、瓷器

1)商代:产生原始瓷器

2)东汉:产生青瓷

3)南北朝:产生白瓷

4)隋唐:陶瓷工艺成熟,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南青北白

5)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6)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青花瓷,釉里红

7)明清:康熙时期的珐琅彩,雍正时期的粉彩

注释:15C瓷器在欧洲是稀世珍宝,17C风靡欧洲贵于黄金,18C遍销世界深入普通人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