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必修 > 高中历史必修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编辑:

2015-12-15

二、经过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航路

1405—1433

中国,郑和

明朝

七次,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1487—1488

葡*迪亚士

葡萄牙

非洲好望角

1492

意*哥伦布

西班牙

美洲新大陆

1497—1498

葡*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到印度

1519—1522

葡*麦哲伦

西班牙

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欧 洲:1)商业革命:主要商路、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与亚非拉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市场扩大,商品增多

2)西欧开始崛起:贸易、掠夺(金银矿的开采,种植园经济,黑奴贸易),

通过以上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3)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物价暴涨,工商业资级战胜了封建主

2、亚非拉:1)亚:①欧洲殖民者在亚洲侵占据点和岛屿

②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亚洲经济的发展

2)非:灾难、贫穷(15C西非开始被猎取黑奴,1502第一批送到美洲,劳动力减少)

3)拉:灭顶之灾、贫穷、落后(金银掠夺、种植园经济、种族灭绝)

3、世 界:1)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2)世界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注释】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方式:圈地运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资本积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08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15—16C

1、葡萄牙:1)扩张方向:非洲、亚洲

2)占领地区:非洲西东海岸、亚洲印度、印尼、马六甲、摩鹿加、澳门

3)方式:垄断商路、建立据点和商战、暴力掠夺、敲诈勒索

2、西班牙:1)扩张方向:美洲

2)占领地区: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3)方式: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建立殖民帝国

二、荷兰的殖民活动(16—17C

1、背景:1)主观原因:14、15C较早产生资芽,16C成为欧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商路和商业中心转移,造船业和运输业发展

3)主要手段:政府扶植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资本雄厚,击败了葡萄牙

①1602年东印度公司,首要目标摩鹿加,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

②1621年西印度公司,建立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新荷兰

③在远东,侵占台湾1624-1662,唯一和日本贸易的西方商人

2、结果:17C上半叶是其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

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过程:1)16C新航路开辟后,海盗式的劫掠,海盗国家

2)17C实力渐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与荷兰三次商业战争

3)18C下半叶,打败法国1756-1763,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日不落帝国”

2、方式:1)海盗式的劫掠

2)商业战争

3)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4)黑奴贸易

四、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1、18C,殖民和海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

2、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16C欧亚美“三角贸易”

2)18C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①内容:概念P38,主角英国

②影响:A.把欧亚非美的商业活动联系起来,促进欧洲发展

B.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英制造业,诱发工革

C.给亚非拉带来的是贫穷和落后

0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S--1840S、1870S)

1、背景

(1)前提:资制确立,英国社会稳定

(2)条件:

①人口和资本自由流动(劳动力和资本)

②英国有丰富的铁煤资源(原料)

③工场手工业兴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④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⑤英国保护私人产权,包括保护专利

⑥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必要性(直接原因)

2、表现:(1)棉纺织业:首先,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2)冶金采矿:炼铁,采煤(能源对比)

(3)动力: 初期水力,最深远的变革是1785年瓦特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

(4)交通运输:1814英国史蒂芬孙,火车,19世纪中期铁路时代;

1807年美国富尔顿,汽轮

3、完成:19C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4、影响:(1)生产力飞速发展,确立资义在世界的统治,自由主义流行

(2)工场手工业发展为机器大工业,开启工业时代

(3)新兴工业部门涌现,产生了以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部门,轻工业为主导。

(4)产生工厂制度: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经营着

(5)社会结构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级和工业无级

(6)城市化明显加快

(7)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世界工厂”,成为世界霸主

(8)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主要方式:商品输出、殖民扩张)

(9)东方从属于西方,但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冲击了旧的社会制度

注释:123点为生产力的变化,456为生产关系的变化,789为对世界的影响。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S---20C初)

1、背景:

(1)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资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社会稳定(德国和意大利)

(2)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美日俄的改革和革命,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成就:

(1)电力:标志性成就,电气时代

(2)内燃机——新型交通工具——石油开采、石油化工

(3)化学工业

(4)钢铁工业

(5)电讯事业:1870S美国贝尔电话,1890S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3、影响

(1)生产力极大发展

(2)新的工业部门兴起(电力、电器、化工、石油、汽车),重工业成为主导

(3)大企业时代到来(垄断组织产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原因:生产和资本集中;代表企业P43

(4)19C末20C初,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种形成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760S

1870S

显著标志

蒸汽机1785年瓦特

电力

 

主要依靠工匠经验,

科学和技术为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开始国家

英国首先开始,主要在英国发明

几个主要资义国家同时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重工业

社会组织

工场——>资义工厂,中小企业

大企业,垄断组织形成

社会结构

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级和工业无级

垄断资级,

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下降,走向工业文明

重工业主导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强调国家干预,进入帝义阶段

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国际格局

东方从属于西方

差距拉大

影响中国

1、 两次鸦战,2、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3、 近代工业产生

4、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5、 无级、民资先后产生

1、 掀起过分狂潮,2、 完全沦为

3、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4、 民资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

5、 人民救亡图存的高潮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1940S——现在)

1、条件:1)政治保障:国家垄断资义的发展

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3)物质条件:二战后资义世界相对稳定,资义经济快速发展

4)技术条件:科技的发展

5)推动因素:社会的需要(二战)

2、成就:1)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

3、特点:1)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技各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高度综合

4)科学技术社会化(阿波罗登月计划)

4、影响:1)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促进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4)促进国家垄断资义的发展,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5)各国竞争手段发生大变,把发展高科技作为增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决策

6)对军事战略、政治格局,国际文化、艺术、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学生要发奋学习创新。

中国:1940S内战、建国初被封锁,失去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1979年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了综合国力。

10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结构:

1)自然经济:①农业:自耕农(男耕:种植业+家畜饲养业)

②手工业:A家庭手工业(女织)

B官营手工业(满足官府需要,不进入市场)

2)商品经济:①农业:明朝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

②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

③商业:商代出现职业商人,春秋出现私商

2、结构变化

1)转折点:鸦片战争1840

2)原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870前以商品输出为主,此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3)表现:①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②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产生近代工业:外资工业1840S,洋务企业1860S,民族工业1870S

4)影响:①社会结构变化:买办、工人、资级产生

②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和工业化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背景:1)内忧(太平天国1851—1864)、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2)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发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分化:1)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中体西用”

2)顽固派:慈禧、倭仁,原封不动地维护旧有统治

3、内容:1)军事工业:①“自强”,1860S—1890S

②成就:1861曾国藩,第一家,安庆内军械所

1862自行设计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志近代工业起步

1865年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

补充: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③弊端:效率低、洋人挟技居奇

④对比官办手工业:A机器-手工 B雇佣-征役制、雇募制,

C部分成本核算-不计成本

2)民用工业:①“求富”,1870S—1890S

②成就:A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

B李鸿章,天津,开平煤矿,1881

C张之洞,湖北,汉阳铁厂

D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③作用:分洋利,促进民族工业的产生

3)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4)发展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选送留学生出国。

4、评价:1)性质:清政府(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其统治

2)消极:只学习技术,不学习制度,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最终失败

3)积极:分洋利,促进民族工业产生,标志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11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概念: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所办的企业。

2、背景:1)外资企业的刺激(其侵略分解自然经济,扩大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2)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

3)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4)中国明清时期已经开始产生资芽,但是没有成长到产生近代工业的程度

3、产生:1870S,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分布:1)地区:沿海沿长江—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好、原料充足

2)行业:轻工业------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落后,列强占领矿山

5、慢因:1)列强:资金、技术和特权优势,压制民族工业

2)清政府:重税,敲诈勒索,阻碍

3)民族工业: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

6、特点:1)民族工业:①夹缝中生存,发展缓慢,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和管理落后

2)民族资级:①革命性 ②妥协性,软弱性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

1、甲午战后:1)状况:初步发展

2)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列强的侵略加深

3)影响:资级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895公车上书,1898戊戌变法

2、20世纪初:1)状况:较快发展

2)原因:①1901《辛丑条约》,新政,1903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实业救国的热潮(张謇“民族工商业的楷模”,荣宗敬,荣德生)

③收回利权运动

三、民国初期(1912—1919前后)的短暂春天

1、状况: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开始进入“黄金时期”

2、原因:1)民国建立,提高民资地位,激发振兴实业的热情

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3)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资发展提供了契机

5)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

3、表现:1)行业发展:①轻工业(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学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实业家:范旭东,化学工业代表人物

四、民族工业萧条(大约1919—1927)

1、原因:1)一战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跌价竞争)

2)军阀混战,国民革命(政局不稳)

2、认识:1)民族工业最严重的阻碍时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2)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缺乏资金、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发达)

3)国家统一,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五、民族工业更快发展(1927—1937)

1、原因:1)政局: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8年基本统一

2)政策:推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

2、不利因素:1)1931九一八日本侵略,战乱;2)外国资本压制;3)官僚资本剥削

【讲解】什么是官僚资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需要记忆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官僚资本的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推行的是“经济统制”政策,通过统购统销专卖制度攫取财富,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侵蚀。

六、抗日战争时期

1、日本在沦陷区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日本侵华的目的:经济掠夺

劫夺工矿企业,霸占民营企业,

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以服务于侵略战争

2)政策:适地适产主义(目的是将沦陷区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体系中)

具体分为: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华北、华中P51

3)措施:①实行严格的物资管制制度,低价收购(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②掠夺工矿企业,霸占民营企业(方式: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③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4)影响: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2、国统区:民族资本萎缩

1)原因:①官僚资本的剥削,②美英等外国资本的压制

3、中共根据地:采用三三制原则,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

4、阻因:1)日本经济掠夺,2)官僚资本的剥削,3)外国资本的压制,4)二战的战乱

七、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

【规律】1、近代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2)直接原因:三座大山(封建统治、外国资本、官僚资本);3)重要原因:战乱。

2、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1)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被卷入资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具有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3)农轻重比例失调,落后;4)近代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八、建国后

1、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1952底)

1)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

2)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商人

3)合理调整工商业

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底)

1)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2)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1954年开始)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装束的变化

1、易服:1)晚清:①鸦战:西式服饰传入----民间仿效----并行(长袍马褂和西服革履)

②清末:1905官定服饰制度改革

2)民国:①政策: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②概况:A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B中国服饰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3)特点:中西合璧,保持了民族特色。今天还有民族特色么?

2、断发:1)发展:①清朝:嘉庆以前为金钱鼠尾,嘉庆初年开始流行猪尾,清末为半光头。

②同治:留学生开始断发(受西方文化影响)

③1910: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西方文化,满汉矛盾)

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剪辫通令》革除,(革命,反封)

2)特点:鲜明的政治色彩。今天的发式?

3、不缠足:1)起源:南唐后主李煜,歌舞于金莲之上,男性统治者畸形审美

2)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满族妇女不缠足)

3)女权运动:①西学东渐,民主平等思想

②太平天国-----男女平等

③维新派:康有为,南海,《不缠足会草例》

康广仁,广州,不缠足会

4)特点:鲜明的政治色彩(男女平等)

二、大众传媒(报刊和电影)

1、报刊:

1)1815英国传教士《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

2)太平天国(1851),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

3)1872年创刊的《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4)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新闻画报的先河

5)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

6)维新运动: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宣传政治纲领

梁启超上海《时务报》,严复天津《国闻报》,同盟会1905《民报》

7)1915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今天你还看报么?

2、电影:

1)产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巴黎咖啡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

2)1896年上海,徐园,中国放映电影的最早记录

3)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谭鑫培《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

4)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5)1931年《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你对电影的认识和想法?

3、电视: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

三、移风易俗

1、礼仪:1)起源:西周宗法制、礼乐制度————贵贱尊卑

2)清代: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称谓“大人”“老爷”

3)民国:鞠躬,握手;称谓“先生”“君”。今天呢?

4)影响:①礼仪简化;②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婚姻:1)背景: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

2)变化:①古代:父母之命;六礼旧俗;

②近代: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3)问题:①范围:变革主要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内地和农村未变

②旧的婚姻观念没有完全改变,仍有纳妾现象

4)今天:有怎样的风俗呢?体现了怎样的观念?你的打算?

3、丧葬:1)变化:①古代:厚葬(有神论,排场)

②近代:文明、卫生,简洁

2)特点:变化最为迟缓

3)思考:今天中国人的丧葬是怎样的?

四、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具体原因:1)西方物质文明冲击

2)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3)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4)近代经济有所发展

5)一些传统旧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

五、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评价

1、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的影响下发生的。

2、积极: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进步、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增强,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

3、消极:不平衡,由通商口岸向内地扩展,内地和农村依然闭塞贫穷。

4、态度:1)向西方学习:存在媚外和西化两种态度

2)排斥西方文明(义和团、清政府)

5、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13交通和通讯的变化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1、发明:1)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蒸汽火车

2)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

2、传入: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结果:清愚昧,排斥新事物)

3、发展:1)1881年,唐胥铁路,自建第一条

2)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3)1890S末,铁路反对之议不兴

4)1909年,京张铁路,詹天佑设计

5)民国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①杭江铁路:杭州——椒江,成本低廉,收效快

②同蒲铁路:窄轨铁路,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4、问题:1)外国修筑并控制了很多铁路

2)铁路修筑始终为纳入正轨(原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

3)地方保护主义

二、水运的发展

1、背景:1)海运:1843《中美望厦条约》

2)内河航运:1858《天津条约》,汉口

2、起步:1872年轮船招商局,标志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3、问题:列强联手压制——>艰难求生

三、航空的发展

1、发明: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

2)1909年中国冯如

2、航空事业起步:1918年北洋政府,福建马尾造船厂,“海军飞机工程处”,水上飞机

3、民工航空业:1918年“筹办航空事宜处”,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四、从驿传到邮政

1、中国古代:商周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2、在华客邮:鸦战后,列强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3、清廷变化:1)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2)1907年,设立邮传部,脱离海关

4、民国发展:1)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

2)1920年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此后撤销外国在华“客邮”

五、电讯事业

1、工业发明:1)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

2)1870S美国,贝尔,电话;1890S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2、中国状况:1)1877台湾,第一条电报线,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几年后民用电报发展

2)1930S有了较快发展

六.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工商业、市场、城市)发展

2、便利了出行和通讯,同世界联系加强

3、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5、推动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难点解析: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