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必修2历史第11课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编辑:sx_gaohm

2015-11-13

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说,很多人认为越快越好。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2历史第11课教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及其成就和社会主义改造、八大八届二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周恩来和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整顿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挖掘隐性知识,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多方面原因,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言:一、建国初期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二、探索期间和文革期间经历了曲折过程。十年探索期间,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尽管如此,建国后三十年,仍取得很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自主探究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材料二  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

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产量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1952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自主探究2: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一五计划”要解决哪两大基本任务?

a、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重工业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

学习延伸  合作探究

1、查找并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项目,看这些建设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分析其原因。

地区分布:集中在东北地区

原因:①、临近苏联,易于接受苏联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②、煤、铁资源较为丰富;③、工业基础好:抗战期间日本在此建有一些工矿企业。

2)、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刚刚使农民获得渴望已久的土地,现在又对农民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此有何想?你会支持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