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必修2历史第11课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编辑:

2015-11-13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中共八大

自主探究3:①、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②、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③、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④、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考: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其内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条总路线?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认识:主观上,反映了人民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探究4: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讨论两者的主要失误并分析其根源。

大跃进的失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使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错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民公社化: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实际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错在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思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如何,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严重的经济困难。

措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就(略)

思考: 纵观1956-1966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探索历程,你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正确:中共八大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

失误:“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自主探究5: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1、 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值 3967亿元 比上年增加9.2%

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亿元 比上年增加5.6%

国民收入 2318亿元 比上年增加8.3%

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

工农业 工业 农业

总产值或收入 4504亿元 3219亿元 1285亿元

比上年增加 11.9 % 15.1 % 4.6%

“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势较好?其原因有哪些?

经济形势较好的有1973年和1975年

材一的原因是:周恩来的调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材二的原因是:邓小平的整顿——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顿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2历史第11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高一历史必修2第8课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