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08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年级必修4政治第三单元教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含义;
(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3)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目标
(1)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
(2)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目标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运用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4)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开场白】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物质世界仅仅是运动的吗?请看世界气象日的宣传资料,并思考:
从哲学的角度看,资料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录音
【挂图】同时出示资料、图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渐加大。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90%都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气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5年,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袭击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元。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加大。在大西洋海域,2005年破坏性飓风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飓风卡特林娜为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的程度和影响,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灾难,造成的人员损失之严重,受到影响国家的数量之多以及事后应对和重建的规模之大,都是十分罕见的。
【提问】从哲学的角度看,资料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回答】主要讲述了天气、气候与自然灾害是有联系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是有联系的。(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严重威胁了受灾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呢?
【思考】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的原因,(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教师:说明自然界内部要素间是有联系的);
也有人为的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提问】自然界仅仅在报复人类吗?难道人类从自然界中什么也没得到吗?得到了什么?
【思考】不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大气圈、水圈、森林、土地、矿藏),正是有了这些,人类才得以生息繁衍,世代相传;
(教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提问】人类活动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吗?
【思考】不是!人类为自然界做了很多贡献。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着自然,美化着自然,不断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自然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类)
【提问】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不是无能为力的呢?(不是,而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地防灾、减灾,将灾情控制到最低限度,并做好灾后的重建工作)
【归纳】资料告诉我们,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是有联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出示板书)。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是大千世界普遍联系的缩影。普遍性是联系的特性之一。
【板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什么是联系?(学生回答)
【板书】1、联系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后来才出现)
【板书】(1)联系的定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种影响、作用、制约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特征来强化对联系定义的理解。
【提问】联系的普遍性主要包含几方面的内容?哪几方面?(见教材54)
【回答】一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孤立存在的事物。
【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举例】鱼儿离不开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举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受益。
【举例】人的言谈举止与内在素质之间是有联系的,文明得体的言谈举止往往体现较高的素养。
【举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举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党的英明决策是有联系的;改革开放使老百姓的生活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举例】国家的现在、过去、未来之间是有联系的。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造就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振兴中华,我们责无旁贷;(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富强有密切的联系)
【举例】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举例】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有联系。(环境污染危害人的健康)
【举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是有联系的:人越全面发展,就会创造更多的的物质文化财富,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举例】人类运用智慧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人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灌溉农田、造福自身。
【回答】二是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自然界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太阳系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存在着力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补充】2006年冥王星由于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小、离太阳最远,已被除名,太阳系的行星剩下八大行星)
【举例】蛇和庄稼存在食物链――蛇吃田鼠、田鼠糟踏庄稼、蛇保护庄稼
b人类社会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和供求关系是有联系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举例】人体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其中一个系统出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系统。
【举例】人类社会的形态五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三大产业之间的联系: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设备;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
【举例】棋盘上的棋子间相互联系,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c思维领域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相互联系的科学体系。
【举例】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举例】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做数理化题目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审题;做物理、化学题目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运算。学习文科知识需要运用理科的逻辑思维方法。
【举例】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政史不分家。
【补充】实践出真知,人类一直利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回答】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归纳】从大家列举的大量事例可以看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类思维内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都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世界是一幅由多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归纳】联系的普遍性就是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板书】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无视事物间的联系或人为割裂联系都是错误的。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