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08
师:你猜测一下 的结论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是否成立?
生:成立,可以把三角形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部分学生已经有思路)。
生:(1)画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锐角三角形),过点A作AD⊥BC于D,则有sinB=
师:还有别的情况要证明吗?
生:还要说明一种———钝角三角形。
师: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呢?
生:(2)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且角C是
钝角,过点A作AD⊥BC,交BC延长线于D,
2.向量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能否运用向量的方法证明呢?(暗示:有两盏灯照在向量AC与BC上。学生继续寻找证明思路,教师参与学生的研究。)在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A另有一种证明的方法。
师:请学生A,讲讲证明思路。
学生回答略。
(三)应用举例
例:在△ABC中,已知∠A=30°,∠B=80°,a=42.9cm,求b、c。(精确到0.1)
练习:
1.在△ABC中,已知∠A=75°,∠B=45°,c=3√2,求a,b。
2.在△ABC中,已知∠A=30°,∠B=120°,b=12,求a,c.
学生做,老师小结:已知两角和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四、课堂小结
师:大家在这节课上都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
思考题:能否运用今天所学习的探究方式
(2R为△ABC外接圆的直径)。
五、反思
1.在正弦定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归纳和猜想”“特殊和一般”等思维
能力。在正弦定理的探究中,由几何法探索的过程中,采取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为主线的思维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在指导作用上表现出的方法和次数以及效果不突出。如在向量法证明的过程中有些急功近利,设计的教学程序因突发事件的出现,无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基本上是老师牵着学生往下走,自我感觉老师讲的还是偏多了些,在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向量证明定理及其证明方法的分析、理解上表现的不够细致、充分、自然。
3.从整体效果的角度来看,整堂课很精彩。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把握还是很准确到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显得把握不够,其他内容上时间的安排很合理;师生的配合程度相当默契。教师还要多思考怎么将提问提到点上,使学生明白易懂。
4.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由旧知带出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上注重引导、讨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思维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正弦定理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广大师生喜欢本文,点击查看更多高三数学教案!
标签:高三数学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