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学教案:《赤壁赋》教案

编辑:

2014-05-26

(2)、这是客观的因素,有没有主观的原因?(引导回到歌词的讨论)

A、“美人”是什么?:可以指向很多,如后文提到的枭雄、故乡、亲人(开放),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皇帝与朝廷(收缩):自己与君主天各一方,这就写出了苏轼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为大宋分忧,而自己却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B、如果能想到乐极生悲的古今之痛,更要表扬。

可补充材料:

(1):“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清 李扶九 《古文笔法百篇》

(2)、这篇赋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

(写作背景放在这里补充,似乎灵活点,也可以放在后面。)

重点文言知识:正襟危坐、舞……泣……(使动……);客有吹洞萧者(定语后置句)、扣舷而(修饰)歌之。

5、探究:客因何而悲?

明确:一悲英雄不在:赞颂曹操的功业并不是主要的,“而今安在哉?”一句才是重点。就是这么个一世之雄,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是何等的黯然。这是客悲伤所在。

引导:还有何悲?(朗读“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

二悲人生短暂渺小。

三悲理想现实矛盾。

(“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说明理想美好,却难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悲哀。)

文言重点:渔樵,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为意动词,以鱼虾为侣,以麇鹿为友

总结: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存),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人生不永),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脱世不得)。其实,这不仅仅是客的悲哀,更是古今同悲,诚如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而放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最后“客”又为何“喜笑”?什么原因?(切入第四段,由情入理,难点)

(1)、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理由?(两个)

一是怎样看待生命:

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发,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物我无尽,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因此,用不着羡慕江水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总结:生命可以永恒,就看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