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编辑:sx_gaohm

2015-10-2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情景)的一段话。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课例分析]本文是一先秦诸子散文,是孔子“因材实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教学中要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一、三维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 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二)能力教学目标

3、 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4、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一、 教学方法

1、 本文是《论语》中故事性很强的一段文字。学习本文要扣住叙事性这一特点,对照课文注释,首先疏通文意。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理解句意。

2、 本文虽短,却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学习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3、 应该扣住“我与点也”一句话,理解所表现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同学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二、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书、合作讨论等方法,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能归纳、整理,找出规律,反复诵读课文。2、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及孔子生平的有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孔子的生平分析。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并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和难解语句,以备课堂交流和质疑。也可发一些资料。

五、 教学过程

(一) 明确目标

见“三维目标”

(二) 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2、引导学生看课文注①

3. 教师投影补充

①《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全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体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本文属对话体,内容层次极为明显。

②孔子简介

鲁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反对苛政和征伐,主张礼治。晚年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著名学生有颜回、子贡、季路、冉有、曾参等。

2、 引导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名句。

(三) 重点、难点和学习和目标过成过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及文言句读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投影)

曾皙(xi) 哂(shen) 雩(yu) 铿(keng)尔

小相(xiang)  比(bi)及 冠(guan)者  喟(kui)然

亦各言其志/也巳矣  异乎/三子者之撰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三人志向所作的评价。孔子问志,四个学生和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3、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写成纸条,教师有选择地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纠错。

4、再读课文(小组分角色准备,教师以小组方式提问,组内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师投影讨论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 第一段文字讲的是孔子启发诱导学生言志,他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教学上什么样的态度?

[点拨]孔子的话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反映出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另一层意思是启发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反映他的循循善诱。

(2) 三个学生的谈话,那些相同,那些不同?孔子是如何表示自己的态度的?

[点拨]子路性格直率、粗犷,他提出了一个受内忧外患的国家,经他短期治理,可以收到强烈的效果,态度是很不谦虚的,所以孔子听了微笑一下。冉有、公西华讲话比较谦逊,儒家认为治国的最高标准是以礼治国,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冉有说,他能使人民在经济上富裕,至于以礼乐治国,自己做不到,比子路谦逊得多,公西华要做小相,态度当然就更谦虚了,但是他们三个个共同的都是参加政治。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3) 写曾点答话时为什么详细写了动作?他的答话和另外三个人有何不同?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