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2-26
再读课文赏析技巧
这首散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技巧,请同学们重点品读相关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讨论交流: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落花水香茅舍晚”既扣应题目中的“归”,又写出渔村环境的恬静幽美,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2、以动衬静。“卖鱼人散”写出了渔夫卖完鱼后陆续回家的情景,热闹复归于平静,使得暮色中的渔村更增添了一份宁静。
3、远近相间,富有层次感。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对于高中生来说,读懂诗歌的内容还远远不够,感悟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能够品味与鉴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才是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教材为例,从较小的具体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角度与方法。
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介绍作者张养浩的生平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要强调张养浩忧国爱民的品行。
学生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介绍作者生平是便于知人论世,为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因而要有侧重,不能太笼统,亦不宜太琐碎,取舍要得当。
品读课文
分析内容
1、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感情基调。
2、怀古之作离不开所在地的景物描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写出了山河怎样的特点?
3、潼关是西都长安的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作者面对此景,心潮起伏。请联系诗句,说一说作者抒发怎样的感情?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比较这首散曲与前一篇在感情基调上的不同。
2、学生讨论,交流:“聚”字写出华山飞奔而来之态、群山攒立之状;“怒”字写出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之势,这样描写突出了潼关的气势雄伟,地势险要。
3、学生讨论归纳:(1)抒发了王朝更替的历史沧桑之感。作者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如今“都作了土”。纵有潼关天险,也守不住君王基业。
(2)抒发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兴”百姓受营役之苦,“败”则受战乱之苦。王朝的更替给百姓带来的只有不变的痛苦。
品析诗歌,不能只凭主观猜测,天马行空,泛泛而谈,题目设计要具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品味,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深入探究
鉴赏主旨
怀古诗往往有“伤今”“讽今”之意,联系作者生平,联系时代背景,探究一下这首散曲的主旨。
1、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2、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主旨,并将分析的结果归纳出来。
时代背景资料可由学生课前预习时收集,亦可由教师提供,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筛选鉴别,深入分析,提高探究能力。
课后作业
能力迁移
1、朗读背诵。2、阅读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入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1)请问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思乡之情?(2)品读全曲,你感觉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3、阅读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美人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试分析这首怀古作品的主旨。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设计两条课外练习,一条侧重于理解融情于景的写法,一条侧重于主旨的探究,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并能将所学知识适当迁移拓展到课外,培养对诗词曲的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在让学生了解到元曲的基本常识后,教师还可以运用比较法来分析课文:(1)相同点。两首元曲都从写景入手,景物描写生动典型,关键词富有表现力,景中含情。(2)不同点。第一首全篇写景,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蕴含其中;第二首由写景转入怀古,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直抒胸臆。当然,通过老师的激发引导,可比较的方面还有很多。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语文基础较好的班级,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还是按部就班,打好扎实的基础为好。
练习举隅
1、 衬托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除了本文所学之外,你还能另外举一些例子吗?
2、怀古诗往往借古伤今或讽今,回忆你学过的古诗词,举一例说明。
以上就是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教案模板:元曲二首的全部内容,供借鉴使用!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