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

编辑:sx_haody

2017-10-16

教学计划包含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下面是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将、主要阵地;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及原因。探究: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情况以及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分析历史史料并提出问题、总结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课重点,对比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意,探究本课难点问题。师生互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讲解为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探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使学生得出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事迹过程中,感受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把握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理解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是重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2、难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难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尽管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并没有改变,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在思想领域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彻底,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思想上是黑暗时期;在经济上,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难点。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让学生分析对东西文化的正确认识是什么。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整体上看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充些课外知识,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但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做到面向大多数同学,知识点不宜补充过多,以免冲淡重难点。针对高中生不爱发言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从而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

教师:将准备的相关材料、历史图片等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北京大学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大家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有谁能说说它的历史?

学生:回答略。

过渡:这是一所令千千万万学子神往的高等学府,曾经是李大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五四运动的发祥地。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北京大学又是如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多媒体板书)

【新课推进】

自主学习: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看书。(多媒体课件显示以下问题)

思路引领:

1、为什么要“新”?

2、谁要求“新”?

3、新文化“新”在哪里?

4、怎样评价“新” ?

师生互动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第一目知识的学习。

一、《新青年》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多媒体板书)

1.兴起的背景(多媒体板书)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掀起具有历史必然性吗?

思路点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我们在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

出示材料,师生互动,归纳答案要点。

①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文化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民主、自由、平等的人文精神和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教师: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兴起的概况(多媒体板书)

师生互动,谈话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多媒体课件出示其简介)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

④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思考: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学生回答略。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善于用人、《新青年》迁到北大。

●思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启发诱导:以前北大的教学思想如何?现在都重用些什么人?他们都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⑤指导思想与口号:民主与科学

思考: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陈独秀提出二者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后回答略。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①民主和科学。“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主要包含了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当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希望以此来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