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渐教学计划模板

编辑:

2016-04-04

五、课文阅读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虽然比赛在雨中进行,但训练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国脚都展示出了自己的射门        ,给比赛增添了不少悬念。

(2)造物的骗人,使人           ,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办法的。

(3)人之能堪受          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A、工夫   流连    际遇                 B、工夫   留恋    境遇

C、功夫   流连    境遇                 D、功夫   留恋    际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感慨、惊讶、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B、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摇动,宇宙的根本的破坏,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C、拿到新书时,我们应该先看序言和目录,了解作者写书的意图、书的大致内容,然后逐章逐节细读。

D、 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首先制造的。

阅读课文4—7段,完成3—7题。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3、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

答:

4、文中说“渐”的本质是“时间”,还有哪些词语是表示“渐”的呢?

答:

5、文中的“大人格”,“大人生”是指哪些人?你认为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物是具备了“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他们又都具备了些什么内涵?(学生讨论回答)

答:

6、第7段引用了白居易和英国诗人(Blake)的诗,请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答:

7、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找出一两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

六、拓展阅读与探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口中剿匪记

丰子恺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崇,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 因为普通所谓“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直称为“匪”。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向我作祟,而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的。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讵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力,而一味对我戕害,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能吸烟,使我不得喝酒,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便是我亲生的,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因此,我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黑人牙膏、消治龙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我以前反对拔牙,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不近人情。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方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易昭雪牙医师的一次劝告,文王忽然变了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代天行道了。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纣要“血流飘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王高明得多呢。

饮水思源,我得感谢许钦文先生。秋初有一天,他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生,就是易昭雪。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那时我还有文王之德,不忍诛暴。便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讨相骂了。”我不胜赞叹。并非羡慕夫妻不相骂,却是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伟大,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次日立即向口中进攻。攻了11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全部贪官,从此肃清。我方不伤一兵一卒,全无苦痛,顺利成功。于是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炼,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

1947年冬于杭州

1、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2、 作者历数“官匪”哪些罪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3、作者告诉人们如何对待“官匪”,请根据文意归纳。

答:

4、 请从技巧、语言两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三、基础训练。1、D    2、D   3、答案略。

四、课文重点、难点探究导学。

1、文章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 “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

2、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渐”的存在。

1 孩子变老头老婆子

2纨袴子弟变偷儿

3季节轮换  昼夜推移    儿女成长    水仙开花

4抱犊过河

5时钟移针

这些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意识到平常要细致的观察思考生活,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潜出,易于理解。

3、1人生是由“渐”来维持的。——人生阶段一步步地演变是靠渐来维持地,否则人就会痛不欲生了。

2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衰变,也全靠“渐”的助力。——人生境遇的巨变之所以能被接受,也是靠“渐”来实现的。

3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都的微妙的工夫。——“渐”是自然界的一条原则,而且不容破坏。

4“渐”的作用,就是……一大诡计。

5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了。

6“渐”的本质是时间。

这些思想的火花在每一段中起到一个总领的作用,即中心句。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又能深化主旨,展示写作的思想深度。

4、明确: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5、明确: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物的花开、抱犊过沟等。 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说理形象而到位。

6、答案略。

五、课文阅读

1、C   2、C

3、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写作手法。

《渐》中列举了农夫抱犊跳沟一事来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说明“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的道理。这种手法具体通俗,如拉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含的时间概念。

4、刹那、瞬间、匆匆、白驹过隙、霎时、立刻、马上、突然、忽然”。

5、答:文中的“大人格”,“大人生”是指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的佛家弟子。

预设:人物:

(1)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5)努力让死亡成为一个“节日”的史铁生

(6)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具备的内涵:

⑴智慧、明达的思维;

⑵高瞻远瞩的目光;

⑶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⑷谦让、平和的人生态度;

⑸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社会人生有所助益;

⑹超越自我,执著于人生意义的追求

6、(1)“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旨在表明人世间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蜗牛角中,又何必为些微的小利害争论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的痕迹也没有!

(2)“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这首诗在文中的含义是: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个世界,一个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短暂的一瞬间也可以说是永恒。

7、本题的命题意图是希望学生对“大人格”、 “大人生”的说法有所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是具有“大人格”、 “大人生”的人,作者在文中并未具体指出这样的人是谁,但从文中关于“乘火车的旅客”中的“明达的人”的描述,可以得到一点启发,要对社会、对人生有所助益,不计个人得失,要追求一种超越的心态。以此推论开去,学生所举历史人物,只要和这些方面有关,和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相关,均可视为对“大人格”、 “大人生”的追求。

六、拓展阅读与探究

1、把拔牙比喻成剿匪,把牙齿拔光,就是把国土内的官匪肃清。

2、①靠人民滋养,却不为人民造福,戕害人民。②是国家栋梁,却贪赃枉法,危害国家。

3、① 对官匪千万不可采取“隐忍”“孝敬”的态度,对官匪讲仁慈、人情

是不对的。②对付官匪唯一的办法就是“兴兵伐纣”,来一次革命,将其全部贪官肃清。

③选拔方正干练、为国效劳、为民服务的新人才来代替。

4、(1)技巧:设喻说理,借拔牙写剿匪,历数贪官污吏的罪孽,巧妙地隐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语言:简洁老练,风趣幽默,蕴含深刻的哲理。排比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气势。

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渐教学计划模板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栏目。

相关链接

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格式:菱角的喜剧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菱角的喜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