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4-28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教学计划表,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叙议结合,巧用夸张和铺陈等艺术手法,体会“赋”的文体特点;知道写作手法应与写作对象、写作目的相统一。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骄奢淫逸政权必亡,穷奢极欲国家必灭的道理,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运用夸张和铺陈等艺术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体会“赋”的问题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语句探究本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划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
二、检测预习
1、诵读课文
2、交流解决难解词句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1、朗读课文,找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对象,并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对象的特点。(宫殿雄伟壮观;美人众;珍宝多。)
2、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阿房宫的整体特征是:奢靡,即秦速亡的原因。
四、研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如何展现这些对象的特点(三个分特点,一个总特点),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
小组探究,然后班级交流:引导学生圈画出具体语句,并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鉴赏分析。
1、铺陈、铺排:本文几乎通篇使用了“赋”常用的“铺陈”手法,如描写宫殿建筑时,从全景规模到具体结构,远观近看,多角度呈现宫殿的恢弘雄伟。同时,常常结合排比使用,形成“铺排”,最典型的两处铺排为:“明星荧荧……焚椒兰也”和“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极尽其致,气势夺人。
2、想象与夸张:阿房宫的真实情况早已无人可以说清,因而对宫殿以及宫中生活的描写皆为作者个人的想象,虚实结合,竭尽夸张之能事,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歌台暖响……风雨凄凄”等句,通过夸张来体现宫殿的规模之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尽现宫女生活之凄惨,侧面表现宫女之多,秦宫生活之奢靡。
3、比喻:如“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明星荧荧……焚椒兰也”、“倚叠如山”等句,所选喻体多为宏大之物,比喻中又带有了夸张成分,达到形象展现对象特点之效。
4、对比: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用宫殿之物与民众之物作比,产生鲜明之效,强烈突出了秦室生活的奢靡特点。
说明:本文最鲜明的艺术手法当是铺陈与夸张,几乎贯穿全文,这也是“赋”这类文体最常使用的手法。但本文在使用这两种主要手法之时又结合了多种其他手法进行综合运用,如比喻中有夸张,铺陈结合着排比、对比、比喻等,因而在表现对象特征上更有丰富饱满、淋漓尽致之效。
五、探究:使用这些艺术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以及与作者写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1、写作手法和写作对象特点的统一:夸张、铺陈在视觉空间上形成的拉伸效果正与壮观、众多、奢靡的对象特征对应。特别是铺陈、铺排,即便在文字排列上就给人以无限奢靡之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搭配。
2、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的统一:强调对象特点,增强气势,增加说服力——达到最佳的讽喻劝诫之效。以六组“使……对于……”对比构成的铺排为例,层层进逼,气势压人,且隐含的谴责意味不言而喻,直指人心,使听者有不禁汗涔涔心慌慌之感。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阿房宫赋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中学 龚雅珍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了解秦灭亡的原因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2、 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和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或用法。
3、 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说明:
本文含有很多知识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写作知识,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句式类型等都有比较新的知识,尤其是对秦灭亡的原因的分析既要照顾到文本,又要兼顾到历史事实。因此这篇课文的知识含量十分丰厚,课内外都需要花较多时间。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这样一篇高深的赋体散文,学生的自学有很大困难,怎样使学生对这篇散文感兴趣,帮助学生自学并迁移能力是一个难题。课堂上要合理适度地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因难度而造成的学习性疲劳,教师要设计一些较浅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机械性疲劳,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要多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本文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 难点:
了解赋的特点。
了解“钩心斗角”、“鼎铖玉石”、“函谷举”等词句的含义或用法。
说明:
本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历史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缺乏辩证的唯物的认识方法,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法,同时也必须指出秦灭亡的诸多原因和根本原因。对于阿房宫是否真的如赋中描述的那样,只需简单说明,关键是说明写作目的与写作手法之间的关系,了解赋本身的特点。由于是赋,语言就十分精练形象,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也应该是重点,但可设计在练习中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课前预习 |
教师根据学生拥有的相关资料布置预习作业或补充预习作业,可较为详细地发给学生。 |
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圈点课文,根据注解理解课文,找出问题。或分组解决谈论题。要求了解写作背景。 |
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可激发听课积极性。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检测预习 |
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检测,也可发放印刷的练习题。也可让学生口述有关题目。 教师可适当评价,可先不置可否,先设置一个课堂悬念,引发学生兴趣。例如:这个学生对“赋”的认识是否正确,我们现在不轻易下结论,等我们把课文学完后再来评论,将更合理些。 |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口述对“赋”的理解;解释一些加点的字词;对课文主题的把握。 |
以检测促预习,是一贯的方法,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便于引入新课。 |
导入新课 |
可根据前一课的内容导入,也可借助预习情况导入,也可利用时事导入。例如:根据现在的考证,阿房宫只留下了一个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的夯土台基。(也够大的了,两三年里堆起来也不容易。)根本就没能造成。杜牧对阿房宫的描写又是怎样的呢? |
根据预习时分组完成的任务,学生介绍作者有关情况和所知的杜牧的诗句。 教师可补充。 读第一个注解,初步了解写作目的。 |
吸引学生了解课文与事实之区别,了解文体特点。 |
整体把握 |
听朗读。 请大家边自读边概括课文每一段落的内容。 1. 描述阿房宫之壮阔规模。 2. 描述宫中的奢靡生活。 3. 夹叙夹议秦之灭亡。 4. 议论点明原因和写作目的。 |
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先个别完成再集体交流汇总。
注意“描述”“议论”这些词。 |
培养语感。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
第二课时
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