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地理说课稿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说课稿: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编辑:sx_gaohm

2015-11-09

地表形态是由形成地面形状的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地形特征,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课文,本节内容以 “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主题展开。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在这一节内容里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

2.内容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2).教材的第二部分,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了在内外力作用的参与下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

(二). 课程标准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 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三). 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四).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地理基本知识,但是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原理性认知比较少。但好奇心比较强,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三、说教学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方法

1)、 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探索自然原因,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乃至整个地理科学的兴趣,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直观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把一些抽象的运动过程演变为直观的动态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最快时间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3.归纳比较法

4.读图分析

5.多媒体课件

6.学生绘图训练

2)、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别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2)学法指导

1通过实验活动、多媒体演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的内力和外力作用”,教师引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