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9
2带领同学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课堂中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准备好的照片材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先预习本节书内容,并要找出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特征。
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沧海桑田”的典故,并让学生观看一组地貌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表有着不同的形态,而且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然后设问——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新课:
(一)、内力作用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地表各种形态的图片,上课时请各位同学对自己所找的图片解释其形成原因,寻找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然后教师从力量来源、表现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设问:
①同学们展示的是一组千姿百态的地表图片,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请分别说出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从何而来?
(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
请同学们解释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观看动画:喜马拉雅山、火山爆发.地震 设问:
②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属于什么作用?其成因有何不同?表现形式有何差异?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影响?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速度慢、岩浆活动——速度快、(变质作用)形成巨大山脉、填造了新陆地)
○3力作用中,哪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为什么?
(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岩浆活动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特点)?怎样影响?
2.活动:P75/1、2、 3.归纳总结: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以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我国西北地区地貌的形成入手,然后展示一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片,让学生简单分析其成因,设问: ①是什么力量引起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的能量来自哪里?
(地表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②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③ 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展示图表) (P76~P77)
④ 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⑤ 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P76~P77)
2.活动:P77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3.归纳总结:
外力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
4.练习:
给出一组图片,判断形成地表形态的作用;给出一些常用词语,从地质学观点看,是否正确。
(三).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上的物质既不会多,也不会少,只会以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而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亦即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设问:
①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怎样进行相互转化的? 观看动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②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名称?哪些环节是属于内力作用?哪些环节是属于外力作用?
2.让学生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说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三).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就是现在展示的这些。其余详细知识点在多媒体幻灯片上还有展示。我的说课结束,谢谢!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说课稿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地理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