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化学说课稿

高一上册化学说课稿怎么写《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编辑:sx_yanxf

2016-08-01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高一上册化学说课稿怎么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二课时。主要是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周期律实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安排上,在原子结构后,元素周期表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再现率较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认识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并学习科学家发现和探索的执着精神。

(四)教学重点: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对于具备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积累了一些自主探究的方法,具备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理论基础的能力,但对抽象理论、性质的完整归纳尚有一定困难。

三、 教学方法和学法

1、教法和学法:鉴于高一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采用“启发诱导,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法”展开教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和完善知识,使学生对元素的性质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亲自实验,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2、教具:投影仪、胶片等多媒体设施。

实验用品:略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指导思想:对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元素周期律的得出,采用实验验证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得来,比直接由教师灌输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和信服感。所以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利用它们追求新知识,试图解决新问题的求知欲、创造欲,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亲手实验、自己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出元素周期律,不仅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能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协作的乐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情感上的基础。

(二)教学流程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知道元素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出现周期性变化呢?本节通过实验验证。

【提问】首先回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表现为哪些方面?

(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得出判断依据,为后面的学生设计实验打下基础,为新课铺垫。)

【板书】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3)、根据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

(4)、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阳离子的氧化性。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3)、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4)、单质的氧化性或者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2、学生设计实验得出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学生分两大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观点)

【设问】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探究Na、Mg、Al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探究Si、 P 、S、Cl的非金属性强弱?

(引导学生由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实验)

【学生回答】

方案1、从金属单质还原性或置换氢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设计与水或者与酸的反应

方案2、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的角度

方案3、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的角度比较Si、P 、S、Cl的非金属性强弱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同时进行第一、第二组实验

(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

第一组实验:钠、镁、铝与水的反应

反应物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水、酚酞

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滴入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2Na+2H2O==2NaOH+H2↑

Mg、水、酚酞

遇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滴入酚酞,溶液为粉红色

加热

Mg+2H2O == Mg (OH)2+H2↑

Al、水、酚酞

与冷水热水都很难反应

------

第二组实验: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反应物

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盐酸

与盐酸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Mg+2HCl== MgCl2+H2↑

Al、盐酸

与盐酸较迅速反应,放出氢气

2Al+6HCl== 2AlCl3 +3H2↑

结论:金属性强弱 Na> Mg> Al

【设问】家用铝锅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为Al2O3,不能长期用铝锅煮酸或碱性食物,铝元素容易进入体内,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让学生从生活常识认识到Al2O3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引出两性氧化物)

【学生活动】让学生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导学生去分析如何书写Al2O3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突破氧化铝跟碱反应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通过学过的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形成对比)

Al2O3+6HCl== 2AlCl3 +3H2O    Al2O3+2NaOH==2NaAlO2+2H2O

偏铝酸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