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10-09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说教材
(一)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本章第二节内容,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Ⅱ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钠、铝、铁、铜的氧化物,主要介绍它们与水、酸的反应;第二部分比较了铁的两种金属氢氧化物,并且介绍了Al(OH)3这种两性氧化物。
二、说学情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而我们学习化学,很重要的就是通过对其理论的探究,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最终达到根本目的。我们前一节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学生对几种重要的金属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掌握。在前一节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的内容,可以对几种重要的金属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对知识点也会有更加全面的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相关联,从而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实验探究的精神,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本节内容又紧密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了主动探究的原动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性质;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铝的氧化物的两性,掌握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3)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加深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身个性、深化学习思维,培养自己务实求真的学习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从而提高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确立的最基本要求,结合教材的性质和功能、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重点: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及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凸显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再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将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教师引导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分析归纳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问题的情境,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氧化物与水及与酸的反应。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按照物质分类原则,引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保留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关键在于设计能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和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Al2O3和Al(OH)3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使学生发现有些氢氧化物还能和碱反应,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学生通过实验很清楚的就明白了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3、理论联系实际:空洞的理论不但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愿意讲,因为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但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如果单纯讲解Fe(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学生不理解,但是通过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并且还能联系实际总结出减少Fe(OH)2被氧化的方法,更加深了对其性质及现象的了解。
标签:高一化学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