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历史说课稿

高二历史下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说课稿范文

编辑:

2016-06-30

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教材内容讲一讲,这句话伟大在哪里?

提示说明:普罗塔哥拉的命题在提出当时是针对“神意”来说的。当时的宗教迷信是用“神意”来解释知识来源以及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认为人的知识、美德是神赐予的,人的作用是从属于神的。普罗塔哥拉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对当时流行的神的观念提出怀疑,这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作用的。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思想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如果每个人都赞同这句话,并且这样去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看漫画《天牛先生之死》谈感悟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这句话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造成了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设计思路:漫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艺术形式,简单的图片表达深刻的内涵。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围绕着漫画揭秘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局限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阅读图片,把握图片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归纳史料的能力。)

(5)对智者学派的评价

进步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

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局限性: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由于智者学派的这些弱点,再加上它后来只注重传授给有钱人子弟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或巧言善辩的能力,引起了其他思想流派的批判,被人称为“诡辩学派”。

要加深了解“诡辩”,可通过以下的故事来分析:

读故事  普罗塔哥拉悖论

提示: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开始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为人文主义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但过分强调个人的主

观的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过渡:与智者学派同时期的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生活中像一个智者,但他的观点与智者学派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三、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引领哲学新方向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他反对智者“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辩证法”一词的最早来源。

2.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出示幻灯片)阅读与思考:通过一下有关苏格拉底的名句概括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及意义。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苏格拉底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苏格拉底

提示:主要思想:

1)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反省自己,认识人自己;(know yourself)

2)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3)围绕人的精神提出哲学命题,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要去改造自己的。

意义:

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使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活动:

(出示幻灯片)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熊与隐士》

怎样看待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应该如何认识知识与美德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并不是说知识比道德更重要,这句话中的“即”表示“等于”,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思考:

1、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2、他是怎样完善智者学派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示:苏格拉底生活中像一个智者,以教育青年为己任。他的对话式教学法也有智者风格,但他与智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从不收取学费,更反对诡辩和似是而非的夸夸其谈。他自称是没有智慧,但爱智慧的人,而不自诩为有智慧的人。“爱智慧者”和“有智慧者”一字之差,但含义根本不同。前者指追求确定真理的哲学家,后者指靠炫耀知识赚钱的智者。

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具备知识,主张“知德合一”,知识即是美德,要努力寻求知识,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人、真正的人。而智者学派认为感觉就是知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且知识重视的是实用(处世技巧和能言善辩的能力),而忽视道德。

相同: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3.《苏格拉底之死》(展示图片)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为有罪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

学生活动:苏格拉底死的值吗?我们如何看待苏格拉底之死?

提示: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和智慧,力求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精神理想,从而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树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为后人所敬仰。如果选择了活,那也是苟活。

过渡: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是哲学史上最伟大、最完美的师生“三人行”,他们站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处,西方文明因他们而成为洪流。

四、亚里斯多德的理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1)亚里斯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后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他研究范围就有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诗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天文学、力学等。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2)主要观点:

阅读课本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一目,思考: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这在亚里士多德的身上有何体现?

出示幻灯片——名画《雅典学派》

提问:中间的两个人物就是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师柏拉图,从他们的神态和动作推测,他们在干吗?(在辩论。)

(3)成就:创立了逻辑学。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影响: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课堂小结

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然哲学时期:希腊最早的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人本主义哲学时期:

智者学派时期: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哲学转移到人本主义

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即:经历了以下三阶段:神—→自然—→人本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提示:对于这个问题,主要从希腊先哲的哲学观点来考虑作答。

①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所以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结束语: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文化具有超常的渗透力和无限的生命力,她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不时被后起的文明吸收、改造,从而成为人类共同和永恒的瑰宝。

 【课堂练习】略

【课后探究 为什么兴起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在中世纪沉寂,试从多角度理解和体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热情,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文艺复兴”做好铺垫。)

教学资源

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

2、  多媒体课件

3、  相关网站:历史风云网

教学反思

我感觉“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这节课比较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即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    多媒体资料丰富,充分运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

(2)    启发探究式教学,本身哲学理论较难理解,故补充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论呈现图形化,知识梳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教学中的缺憾

(1)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自己对学生的言行进行了及时的评价,但有些评价深度和广度不够,对学生的激励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在评价方面多学习,多思考。

(2)    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不十分紧密,很难设计有学生参与的、形式灵活、新颖的课堂活动,使本课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3)    这部分知识感觉个人储备略欠,个别知识处理起来有些生硬。平时应多涉猎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

上文为大家推荐的高二历史下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说课稿范文,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人教版历史高二下册《毛泽东思想》说课稿模板  

人民版历史高二下册《专制下的启蒙》说课稿模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