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unjiaxingcms
2013-01-23
本文为2013军转干考生提供2013年军转干时事热点 打包申遗:是保护还是逐利?”具体内容如下:
2013年军转干时事热点 打包申遗:是保护还是逐利?
“十大名楼”何必非要打包申遗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有关文保专家指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以往的实例显示,成功申遗之后,便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摇钱树”,最应该做的遗产保护工作却被抛诸脑后。
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十大名楼”,均经受过战火、灾害、人为等各种因素的破坏,早已不复当年的面貌,只是空留一个名楼的称呼而已。现如今“十大名楼”多为后世或近代修复,不仅是名楼文化的承载者,亦演变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地方政府的“摇钱树”。拿“假古董”去“打包”申遗,实乃以小博大,成功的话脸上有光,失败也无关紧要,毕竟就算不是世界遗产,也仍然是“十大名楼”嘛。
当然,申遗并非一项无本买卖,相反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单是前期的规划编制、研讨论证、国际咨询、公共活动等动辄就要花费成百上千万元,若将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治理等费用加起来,则就是天文数字。诸如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在国家项目资金、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的包装下,申遗项目都成了“重金打造”。可见,“十大名楼”集体“打包”申遗,虽然气势浩大,但花钱也不会少,那么,钱从何处来,恐怕也要仔细掂量下吧。
不过,从民众的角度考虑的话,申遗与否的意义并不大。从现实情况来看,申遗成功之后,表面上是社会获益,但其实绝大部分利益都落在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手里,世界遗产周边的居民要面临拆迁、环境整治,游客则要面对涨价的高门票。如此看来,申遗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一门好生意,不仅有政绩可彰,还能扛起促进旅游经济的大旗。只是民众却要为此承担起过重的申遗成本,以及那愈发玩不起的风景。
相对于“申遗”花费的巨大开支,“申遗”成功后的保护费用却非常稀缺。虽然一些热门景区游人如织,门票收入可观,但落实到保护上的资金极为有限。除去上缴政府、财政、旅游公司和维持人员开支的资金,用到遗址资源保护上的资金连门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证。如此悬殊的对比,更令民众质疑“申遗”目的不纯,而与其盲目申遗,倒不如先完善景区资源保护措施,大幅提高门票收入用于保护资源的比例,并逐步还原旅游景区的公益性。
“打包”申遗欲涨价?
十大历史文化名楼集体“打包”申遗,本是一件好事。尽管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但却引起社会广泛的微词。例如网友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等。
不可否认,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自然及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是有的申遗的背后却是无度的开发,追求经济利益往往淹没了保护的主旨精神。因而,诸多申遗在发展政绩的冲动主使下,已背离其初衷,这无疑是令人最担忧之处。
拿名楼“打包”申遗来说吧,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黄鹤楼、滕王阁是上世纪80年代的钢筋水泥建筑,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但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这注定是失败的下场,倒是可以借助申遗的噱头而达到炒作的目的,或者为提高门票找到一个充足的借口。
应该看到,申遗是一笔叫得响的无形资产,是对外宣传招徕的品牌,这对于提升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可是,每次申遗成功后,申遗景区涨价几乎成了一种惯例。由此可见,对申遗保持十足热情的是门票经济的发展思维定势,这其实不是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幸事。对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动辄申遗,把发展的赌注放在申遗上,是极其有害的,也是非理性的。保护好自然及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一份敬畏之心,但申遗并非唯一的保护路径。
标签:辅导资料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