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务员考试热点:警惕城市利益绑架异地高考

编辑:

2012-12-17

自始至终,“异地高考”所修补的这一城市准入机制的最大受惠者,都是以消费乡村或边缘地区劳动力的面目而出现的城市。由此反观“异地高考”的入选标准,也就很可以理解了。比如,有人认为,“异地高考”的应考标准,要求家长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住所且被城市所需要,这是“拼爹”逻辑的延续。这样的批评虽不无道理,却很难击中要害。因为只有在社会公正的逻辑里,一劳永逸的“拼爹”才是一个矛盾。而一旦“异地高考”的目标被设定为供养城市、筛选劳力,“社会公正”就只是一块遮羞布,无论是继续“拼爹”还是努力让自身成为城市所需要的人,都将顺理成章。

到了这一步,也就可以明白,开放“异地高考”的意义远没有时下媒体和专家们说得那么重大,它不过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枚小棋子。如何下这枚子,也就是大家关心的政策实施的时间、标准、大城市的方案等等,不过取决于城市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取决于它是只盯着眼前利益还是有更为长远的眼光。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类改革,从来都是从城市自身发展的利益出发,而不可能真正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构想基本政策和实施方案。

这当然不是说,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不能从中受益。显然,在城市化进程中,将不断有人通过各种方式脱离农村,进入城市,过上城市生活。“异地高考”不过是将这条充满艰难的路,修得稍微平坦一些。但以此作为证据,以为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从中获得了莫大的好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获得了重大的胜利,那么,这类欢呼如果不是太过天真,就是已然默许了今天城市利益对整个中国社会的绑架。而从那些打着“社会公正”旗号主张“异地高考”的专家们,进一步要求全国统一命题或高校联考自主招生之类的“松绑”建议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与这些欢呼者不同,在我看来,“异地高考”政策虽值得肯定,却并非外来务工者的胜利。他们不过是老实而充满感激地接下了城市给出的这个权宜之计。然而,考试从来不可能自动提供社会平等,在没有其他社会制度的配合和保障的情况下,它往往是导向其他类型的社会不平等的通道。在这一意义上说,今天的城市正在以及即将为外来务工者子弟提供什么样的中学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大学教育?在接受这些教育之后,他们如何进入社会?这些问题更值得被深入讨论。

在这里,媒体的责任,不是围着“异地高考”这一似是而非的题目(因为更准确的说法恰恰是“就地”,而不是“异地”)大呼小叫,而是提醒城市,在极力拉动教育经济的背后,依旧是既有的学校教育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难题。毕竟,一时一地的好处易得,长远的算盘难打。新来的青年人如何不再遁入“蚁族”和“房奴”的恶性循环,要比“异地高考”何时开始要紧得多。

对国家来说,一个现实的状况是,永远不可能指望城市自动自觉地放弃自身利益,为社会公正做出贡献。如何节制不断膨胀的城市利益,避免在政策制定和社会舆论上为其所绑架,如何通过调动教育和其他社会资源,协调城市和乡村的关系,避免随着短视的城市一起权宜起来,才是真正下好“异地高考”这枚棋子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