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ey
2014-03-21
【摘要】公务员体制内魅力在哪里?到底映照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最近,有公务员(微博)表示“收入不高、经常加班、还被外界误解,想辞职”。这一说法经报道后立刻被指责是“体制内”人员在“装穷”“撒娇”。
从20年前政府官员下海潮,到如今外企白领也盼望捧上“铁饭碗”;从体制外人员对“体制内”的向往与羡慕,到社会上对“体制内”的贬损与批判……“体制内”,这一承载着丰富内涵的“标签”背后,到底映照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体制内”又会何去何从?
■谁在“体制内”?
政府机关最典型,事业单位处于中间状态,国有企业处于最外围
“体制内”,人们常常提起;到底什么是“体制内”,却少有人仔细审视。
“体制内人员,主要是指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行政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此外还有部分国企高管。”上海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说。
“体制内”的概念肇始于改革开放。
改革前,绝大部分拥有城镇户口的人都在体制内。那时,城镇就业人员都有“单位”,单位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层组织,同时承担了从“吃喝拉撒睡”到“办追悼会”在内的广泛社会职能。严诚忠回忆道,当时并非完全没有“体制外”,“比如集体企业的临时工、民办教师等,只不过占比很小。”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瓦解,“体制内”占据空间越来越小。有专家认为,如今的“体制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最为典型,处于核心圈,事业单位处于中间状态,而国有企业则处于最外围。
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不断深入,“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国企职工被推向“体制外”。“目前留在体制内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公共事业领域、资源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严诚忠说。在这些国企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是国企高管。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作的肖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银行,总行事业部的经理,以及各省市分行的行长层级以上的领导,还保留着行政级别,属于“体制内”,下面的员工则属于“体制外”。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一些整体上属于“体制内”的单位,也渐渐涂抹上“体制外”色彩。李桦在一家电视台工作近20年,她介绍说,“台里众多员工,有编制内的,也有编制外的,编制外的又分为台聘、部聘、频道聘多个等级,不能简单地说我们台里的员工是体制外还是体制内。”据了解,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司机、保安、保洁等后勤岗位也逐渐从“体制内”剥离出来,有的还采取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目前,我国有公务员约700多万人、事业单位员工3000多万人。从数量上看,“体制内”已绝对是少数。
■“体制内”魅力何在?
工作稳定、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只有1.9万多个,报考人数却达到了111.9万人。“体制内”到底蕴藏着怎样的魅力?
5年前,李想作为应届毕业生,考入北京市某区机关,成为一名体制内公务员。5年间,不少在民企、外企工作的同学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李想却从未动过跳槽的念想,“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工作稳定,论资排辈总能看到奔头;除非犯大错误,一般不会被辞退。”2011年,《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的统计显示,当时全国600多万公务员,5年总共辞退了4778名,辞退率0.08%。
与大学同学比,李想的薪水并不算高,如今当上科长,月工资6000多元,与多数同学过万的收入相去甚远。不过,李想觉得,在福利待遇方面,公务员还是有不少优势:虽说福利分房遥不可期,但区里有宿舍,三室一厅,一人一间,免收房租,“省下了2000多元月租,想住就能一直住下去”;吃饭也不怎么用自己花钱,单位的餐补打到饭卡里,一天三顿都能在食堂解决。
“在北京当公务员,户口问题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将来孩子上学也方便找人办事。”李想告诉记者,虽然公务员的账面工资和隐性收入加起来后,仍与体制外有所差距,但在户口、医疗、教育等方面确实也有不少更优厚的待遇,“再者,社会地位也高,每逢过年回家,县城里总有些人想跟你拉拉近乎,指望将来能帮他们办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体制内的优势,更多表现出的是工作的稳定性、福利的优厚性、社会的主导性;与之相应,体制外更多表现出灵活性,伴随而来的还有风险性、低福利性,以及对社会或所在单位的影响力弱。”
标签:公务员动态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