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政策论文

试论基于民间金融视角的农户增收效应

编辑:sx_shangjianm

2016-03-17

作为农村主要投入渠道的民间金融,对农户的收入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编辑老师给您带来的基于民间金融视角的农户增收效应,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一、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919元,这是一个历史最高值。仅2010年一年增加766元,同样创造了历史新高。但相比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城乡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中,提高农户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的有效配置,而在目前正规金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户融资诉求的背景下,资金的有效配置离不开民间金融的力量支持。本文主要选取一些通过特定地区(浙江台州、义乌、萧山、嘉兴、温州)调研得到的100户个体农户的微观数据来分析民间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二、民间金融对农户增收的效应分析

1.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

(1)农户主体层次化

作为金融市场微观参与主体,农户是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主体。根据农户家庭财产、收入规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贫困型农户,温饱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1)贫困型农户,一种特殊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金以及可抵押物。多为从事简单农业种植业的纯农户。(2)温饱型农户,也就是解决了生活温饱问题的农户。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特种作物和动物种养大户,农业兼业户的比重较大。(3)市场型农户,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向高层次生活迈进,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主要是订单农业的季节性收购农户、私营加工个体户,包括部分的非农业兼业户,经商户居多。

(2)农户需求多样化

农户的金融需求根据其性质活动内容及规模不同又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上述三层次的农户由于各自的经济状况不同,从事的经济活动也不尽相同,因而金融需求也存在极大差异。1)贫困型农户,资金需求单笔数额小,户数多而分散,资金使用周期较短,一般在一年左右,资金需求量一般在1-5万元。由于贫困型农户以实物收入为主,农民虽然拥有土地、住房等实物,却缺乏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抵押物,缺乏可以将土地、住房等实物变现的机制,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传统型农户向正式商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2)温饱型农户,资金需求单笔数额较大,户数较多,资金使用周期相对较长,通常在一年以上,需求量在5-10万元不等。这些农户的信誉度较高,正规金融机构也愿意对这部分农户发放贷款,一般情况下贷款的回收率也较高,但无法满足这部分农户的资金需求,民间金融的发展恰好能为这部分农户的增收提供很大的帮助。3)市场型农户,资金需求数额大,户数相对少,资金使用周期长,多为两年以上,其需求额一般在10-100万元。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不敢将资金投放到管理不够规范的农户手中,农户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难以得到基本满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仅能满足 20%的市场型农户的贷款需求,大部分贷款还得通过农村民间金融融资来获得满足。

2.农户的增收途径

假定:农户的收入增长与农户可获得的融资量成正比,与融资利率成反比。通常可获得的融资量越多,可用于生产的投资量也增多。而较低的融资利率意味着较低的融资成本。因此增加农户收入的途径主要是提高融资量、降低融资利率。

目前,民间利率相较正规金融的利率较高,降低融资利率依赖正规金融机构采取的涉农贷款贴息服务的间接影响。提高融资量是增加农户收入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获得融资量的多少和获得融资的速度。

(1)获取资本,配置资源

民间金融促进农户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主要基于金融资本的直接及时获取。农户有较多的消费需求时,尤其是生产资料消费比较大时,贷款数量往往较多。当其消费需求较少时,贷款数量相对偏少。消费在各期之间的调整,也有利于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