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1
8、推进“工业兴市”、“工业立县(市)”,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
至一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经营者持股、股权流动等途径,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改制中职工工龄置换的意见》(杭政办(2002)33号),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授权经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
至一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机械、电子、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服装、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品等都市型工业,培育通信、软件、女装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努力使我市的某些产业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重点发展信息和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和环保设备产业,建设“天堂硅谷”。
至一优化工业布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发挥开发区的示范效应。加快江东、临平工业区建设,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范围内市属工业企业搬迁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02)32号),引导市区工业向园区聚集,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板块。各区、县(市)要结合推进城市化,抓好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区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
至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用足用好国家技改政策,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杭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资助管理办法》(杭政办(2002)30号),试行技改项目备案制度,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浙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建立孵化基地,发展风险投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至一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杭政(2002)11号),扶优扶强,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按主营销售收入前20位进入扶持名单。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年内由市财政筹集5000万元资金,用于对有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企业争创名牌等的奖励。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创办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9、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至一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联合、兼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推进流通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建设商业特色街区,提升商贸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
促进交通运输、餐饮、公用事业、农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提高竞争能力。
至一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为基础,全面推进“旅游西进”,整合杭州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整体促销,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办好西湖博览会,抓好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的申办工作,大力发展会展业。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完善金融功能,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组织,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大文化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引进市场机制,重点培育报业、广电、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现代传媒、艺术品生产、文体娱乐、教育培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
10、建设“数字杭州”,推进城市信息化
至一构筑建设“数字杭州”的发展环境。加快制定《杭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条例》、《杭州市信息工程专项规划》、《杭州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规范》以及促进信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制定各个应用领域的实施规划,指导电子政务、电子社区、专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
至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大容量宽带多媒体网络、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域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为基本要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开放的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方式的数字化信息传输、接入和交换,增强中心城市的信息集散功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网络共建和资源共享。
至一加快推进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以国家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电视4个试点和国家软件产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2个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重点推进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政府门户网站、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市民一卡通(社会保障卡)工程、3S系统应用工程建设,带动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标签:版权法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