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13
“休闲”消费在 1899 年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发表后进入学界视野。对消费的研究自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社会学研究领域,并且主要有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两个主要研究范式。汪和建和朱国宏认为,“消费行为社会学”应侧重可操作化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这种行为的家庭、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文化等社会学因素。鲍德里亚、布迪厄和鲍曼等学者则尝试以“消费文化”为研究范式,侧重消费的符号意义、文化建构和感受过程,探讨当代消费社会的性质。[10 -11]王宁将“认同”视作这两种范式的整合中介和“元话语”。[12]由于人们可以以社会文化因素为背景,通过消费行为获得身份认同,同时身份认同又会反作用于消费行为,所以研究开始转向消费心理,比如“认同”。学者将认同分为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前者比如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看来,认同是个体的社会定位过程。他说: “一种社会定位需要在某个社会关系网中指定一个人的确切‘身份’。‘定位过程’是某种社会身份,它同时蕴含一系列的特权和责任,被赋予该身份的行动者会充分利用或执行这些东西; 他们构成了与此位置相连的角色规定”[13]。后者比如韦克斯,他认为: “认同是关于归属的,即关于你和一些人的同一性,以及你和他者的差异性。认同也是关于你的社会关系,给你的个体性以稳固的所在感”[14]。也有学者对消费认同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研究,比如将消费认同与经济资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身份认同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15]。
综上可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消费品的社会意义就不再局限于其使用价值了,无论是马克思认为的“交换价值”,还是鲍德里亚认为的“符号价值”。总之,消费品开始蕴含广泛的社会学意蕴了[7]20。
三、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分析。
自古享有“扬( 州) 一、益( 成都) 二”美称之一的成都向来被称为“休闲之都”,这是因其具有区位优势、良好的休闲产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茶馆休闲业是以家庭或社区为参与主体,以都市公共空间为消费物质基础,融合当代休闲文化,开展棋牌、歌舞等休闲娱乐活动。无论是在城区大街小巷,还是在城郊景区或场镇,茶馆( 统称) 已遍地开花。本文除了根据非结构性访谈记录和参与观察之外,还采用姚建平对我国中部省份 C 镇的消费认同[7]和车韵飞于2003 年对成都茶馆的实证调查数据[16]219 -240进行分析。
1. 茶馆消费体现着社会身份,反映着社会阶层分化。20 世纪初的成都市茶馆曾被视作一种公共活动空间,为各种公共生活提供了一个不分民族、不分族群、不分阶层、不分区域的场所[17]。成都市的茶馆现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传统型的开放式、低消费的茶馆,保留有较多的川西老茶馆的特色,既有休闲功能又有社群聚会的信息传播功能、文化功能; 一类是较为封闭的、陈设高雅、高消费的茶楼( 茶坊) ,多数提供以茶水、麻将为主的娱乐功能以及商贾活动的经济功能。茶馆的档次已经开始成为不同茶客群体的划分标准了。
现在,高档茶楼成了商人、政府官员和其他收入较高的人议事、消遣、赌博的地方,环境、品位、礼仪高度商品化,使大多数平民不能认同。而多数大众化茶馆又过于粗陋,环境脏乱、嘈杂,靠电视、录相吸引茶客,服务也粗放,以前茶馆的中心人物———堂倌的风采很少见了。麻将馆虽然也供应茶水,但焦点是打麻将,老板也靠收麻将钱为生,绝没有茶馆的气氛。一般中档茶馆,如公园、河滨、寺庙等地的茶园还兼有环境尚可、服务过得去和茶客得享随意自在的优点[18]。
可见,不同档次的茶馆中,茶客消费群体是不同的,茶馆消费体现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标签:经济法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