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19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在读者阅读接受之前,只是一个多层面地未完成的图示结构,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空白。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如果不用想象和理解将不确定的部分予以确定,将各层面的空白予以增补和填充,阅读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使得我们在接触文本的时候感到陌生,感知的难度增加,习惯性的认识受到阻碍,这就形成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和落差,而正是这种距离和落差所带来的张力才是阅读的审美价值之源。因此,发现文本陌生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想办法予以增补和填充,弥合和消除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张力就成为解读和审美的关键。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里的“弟”和“阿姨”,指的是谁?他们与琵琶女是什么关系?这些诗中没有言明的地方给读者留下了陌生的空白点,激发读者探究的欲望,招引读者创造性的填充和增补。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遭遇时,说自己“家在虾蟆岭下住”,说明出身贫苦人家,而贫苦人家的孩子能够“十三学得琵琶成,名数教坊第一部”,说明是自幼就来到教坊,跟家人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家人的生死变迁与她自己的命运变化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弟”和“阿姨”就不能翻译成有亲属关系的“弟弟”和“姨妈”。查唐代《教坊记》中的记载:“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由此可知“弟”应当是指琵琶女在教坊中关系要好的同伴,“阿姨”所指应当是教坊中歌伎娼女的养母(即鸨母)。再结合唐代有征召年轻女子到军中充当营妓的事实,我们可以对这两句诗的意思进行如下的空白填充:“我的同教坊的姐妹们,前去从军服役(充当营妓),教坊的鸨母也离开了人世,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容貌也已衰老。”这等于教坊散伙,琵琶女无以为生,迫于生计,不得不嫁给商人。这样的解释,与琵琶女年轻时欢乐奢华的生活叙述以及她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叙述恰好一脉相承。如果按惯性思维将“弟”和“阿姨”解释为“弟弟”和“姨妈”,就会造成前后内容难以贯通。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③一般来说,在提供足够的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读者从文本中发现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思考与想象空间就愈大,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愈高。连续不断的发现、填充和增补陌生点、空白点的过程,就是读者根据作者的暗示和诱导,由此及彼、由显到隐地补充和扩展未被作者描述出来的部分,就是连续不断地避陈去俗、翻新出奇意义重构过程。如此一来,阅读活动充满着发现的惊喜和创造的欢愉,才会成为真正的精神享受。
三、文本艺术形式的“陌生化”剖析
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个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环节,意在让学生学习和领会作者构思的巧妙、手法的高超、艺术表现的有力和精到。但是用于分析的那一套知识系统多来自语言学和文章学,长期以来缺乏充实和更新,已经变得陈腐和僵化,许多提法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靠这样老旧的知识怎么能分析出新鲜的意味呢?其结果往往是同一类的文章得出千篇一律的结论,陈词滥调,空洞乏味,落入“套版反应”。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当然离不开文章艺术形式的鉴赏和剖析,只不过要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理论方法,从变换了的视角中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形式之妙。一位教师在《项链》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没有分析通常认为是重点的、学生也十分熟悉的小说三要素,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甚至连悬念的设置、结局的出人意料之外这些一般老师誉为本文精华之所在的因素也弃置不顾,而是将学生感到陌生的原型理论引入课堂,别开生面,颇具新意。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出构成故事情节的要素:美丽的容貌、奢华生活的幻想、偶然的机遇、项链、马车、舞会、丢东西、逃跑、命运的彻底改变,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经典的童话故事《灰姑娘》。然后把《灰姑娘》作为《项链》的原型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莫泊桑套用了灰姑娘的叙事模版的痕迹无疑是非常明显的,表现的意旨是否也大同小异呢?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灰姑娘故事模式核心要素有以下三条:(1)绽放的青春;(2)以爱情超越等级;(3)幸福的结局。而玛蒂尔德的故事恰似灰姑娘故事的反转片:“(1)如花容颜的凋零——绽放的青春;(2)不幸婚姻中偶然灾难后的贫困艰难——以爱情超越等级;(3)耗尽一切后毁灭性的精神打击,造化弄人与生活的悲哀——幸福的结局。”两部作品尽管细节处处相似,题旨却绝无雷同。《项链》在艺术形式上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巧妙化用了经典故事的原型,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改写,是典型的旧瓶装新酒。运用原型分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都是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的已有规范下进行的新的创作;另一方面可以复活学生内心的心理积淀,使学生在阅读当下文本的同时,与以往的阅读体验、阅读积累进行对接,阅读的视线被拉长,阅读对话的空间得到了拓展,阅读思维得到了深化,审美和鉴赏能力得到真实的提升。这种对文本艺术形式“陌生化”剖析的效果,文本多元内涵和特征探讨对文本艺术价值的开掘和发现,绝非写作特点分析模式可以相提并论。
标签:教育理论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