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09
二、教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教读课,要教学生读懂(即理解)课文。怎样才能读懂了呢?古人云:“读者,抽也”,“抽释其义蕴至于无穷”。就是说,阅读要抽出读物的意义,才算读懂了读物。在语言交际中,听和读是接收语言信息,以理解意义为中心。听,把语音意义结合起来;读,把文字符号按组合顺序同意义结合起来,把语言文字承载的信息意义揭示出来。教读课就是指导学生反课文的意义抽释出来,否则就没有理解课文,就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
课文意义的理解,从语用的角度说,就是把语言交际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理解语言在一定语境中的实际运用,包括理解语表意义和隐含意义。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都是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里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哩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⑤由于课文的语表意义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因而教读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指点”课文“深奥些的地方”,理解课文“那隐藏在字里背后的意义”,即隐含意义。
语言的隐含意义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或是说话人受到环境、场合、条件的某些限制,话不能直说,故有时语意双关,绵里藏针;有时吐吐吞吞,闪烁其词;有时正话反说,指桑骂槐;有时明知故问,影射比喻,等等;或是为了追求“隐以复意为工”(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文贵曲”的表达效果,而有意曲笔,夸张变形,跳跃跌宕,含蓄隐晦,模糊省略,等等;这样就使语言形式和表达意义不能统一,“言在此而意在彼”,给读者理解带来困难。但只要不离语境、揣摩语境,那语言的隐含意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语言内在的潜台词是一定能够理解的,那字里行间的“沉默的语言”是会呼之而出,那隐形的“立体的语言”就会站在我们面前。例如:《祝福》中鲁家年终祭祀,描写四婶制止祥林嫂配置祭器的话语有三次:
①“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②“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③“你放着罢,祥林嫂!”
比较一下,细微差别,却话中有话。第①、②次只一字之差,含意可不同:第①次呆以拿,但不能摆,第②次连拿都不行了。第③次先制止后称呼,生怕她沾了边,且语气强烈,这无异在说,伤风败俗的,不干不净,靠边站吧!锣鼓听音,说话听声,在特定的语境中一比较,不是清楚地听出那话外之音么?不是理解了那话中的分寸感与情叶感么?
正确理解了课文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明了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意义的,学习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语言运用的技巧,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句子、修辞格,选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法,但段落层次和篇章结构的技巧尤为重要。一则可让学生认识课文的内部的逻辑联系和关系,明白文章的思路,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二则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作文训练安排段落层次、篇章结构搭起了桥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抢救朝鲜小孩、坑道里与战士谈话)能否将其位置互换呢?为什么?学生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就能懂得语言表达必须服从中心的需要,必须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互换。因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打击侵略者是首要任务,“松骨峰战争”必须放在第一部分。第二个故事表现战争的另一个侧面,体现“援朝”,也是回答对敌恨的缘由。然而,志愿军为什么憎爱分明,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其根由是对祖国的爱,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思想基础,所以把第三个故事放在最后。
以上就是语文教读课究竟该教什么,谢谢查阅。
标签:语文教育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