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28
二、愈向性与言语行为
意向性除去针对性属性之外,还有表征性属性,即在意向性状态与其针对或关于的世界事物或状态的关系中,意向性状态是如何表征世界事物或状态的。“表征”一词在哲学史中几乎没有过一致的准确后尾含义。与传统哲学、当代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中该词的含义不同,舍尔使用这一术语有其独特的含义。意向性的表征性即意向性有命题内容和心理方式,前者确定意向性的满足条件,后者则确定意向性命题内容的适应方向。所以舍尔认为在如此理解的表征意义上,意向性状态与言语行为虽然在表征方式上有所区别,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言语行为与意向性均有一类似的内在区别一F(p)与S(r)。言语行为有命题内容与言外之力的区别,如在“我命令(预计、建议)你离开”中,“命令”等表达言外之力,而‘“你离开”则是命题内容.命题内容的表述总是伴随有一定的言外之力。舍尔用F(p)来表达这种关系一F为言外之力,P为命题内容。
意向性亦有类似的区分,如“我相信(惧怕、想要)你离开”,其中的表征内容(“你离开”)总是伴随有某种心理方式(“相信”等)。舍尔用S(r)来表示这种关系一S为心理方式,r为表征内容。
F(p)与S(r)的不同之处在于:P总是用语言来实现的,而r则不一定;r可以是命题,也可以不是,但总是存在的,而P偶尔可以为零,如英语中的Ouch! Hello! Goodbye!等。
言语行为与意向性均有适应方向。言语行为的适应方向是词与世界,如断定式言语行为的适应方向是从词到世界、承诺式和猎令式言语行为式从世界到词,宣告式言语行为式双向适应(详见Searle,1979:3)。从某种意义上讲,适应方向亦可视为适应的责任,如一陈述是假的,那是陈述本身出了错,而不是世界;如果命令为被遵守,允诺没有实现,那么出错的是违反命令或食言的人所代表的世界,而不是命令或允诺本身。
言语行为仅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将自身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心智能力的一个具体实例。意向性是研究这种心智能力的关健因素,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舍尔的意向性理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其它理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