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的特质
【论文摘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本文从领导干部上岗机制的特质切入分析,着重阐述了竞争上岗机制的民主性、和谐性、竞争性。主张鼓励干部比拼竞争,要求组织公平公正,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的奋斗和创新精神,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论文关键词】领导干部 竞争上岗 竞争机制的民主性 和谐性 竞争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已探索十多年了。实践证明,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弊端,是一种集民主性、竞争性与和谐性于一体的较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正确认识和把握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的特质,对创新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的民主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蕴含着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其民主性主要表现在:
1. 拓宽了民意基础。传统的内部酝酿办法,参与人员仅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近些年,社会上采用较广泛的伯乐“相马”办法,参与评议的专家也较少。这些方法容易忽视民意,既可能造成任用的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工作难以得到广泛支持;又可能使干部形成唯上心理,脱离甚至欺压群众。竞争上岗机制中的推荐者一般为某个单位或系统的管理骨干和学术骨干及各方面的代表,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人数比内部酝酿办法或伯乐“相马”办法的参与人数多数十倍,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意愿。推荐一般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现场进行,考核一般采取个别谈话方式进行,推荐者的推荐权不受干扰,其意愿能得到真实地反映。
2. 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缺乏必要的群众监督机制和程序保证,传统的组织直接任命容易暗箱操作,可能发生用人不当、用人失察的现象,甚至给以权谋私者以可乘之机。在竞争上岗机制中,方案、过程和结果都全部公开,摒弃封闭式、神秘化的做法,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所能参与的全部环节,增加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上,不搞“内定”,由群众去挑选他们信得过的人,保障了群众的选择权;能够公开的都向群众公开,任职人选党委讨论决定后还要实行任前公示,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
3. 实现了自主选择。传统的组织直接任命,较少顾及干部的意愿和个人选择,使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缺乏竞争意识,内在动力不足。在竞争上岗机制中,竞聘者根据自身条件、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任务,自主地选择岗位,自主地宣讲自己的优势、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自主地承诺要实现的任期目标。竞争上岗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广大干部看到了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改变了过去等待组织安排、希望组织照顾的消极思想观念,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争取。在竞争中,干部主动地选择岗位,勇敢地推荐自己;竞争的结果,干部走上了自己最想去的岗位,极大地激发了事业心和工作热情。
下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孩子”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