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有关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论文摘要]文章进一步澄清了集体主义及其教育的实质涵义,着重探讨了当前集体主义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问题。现阶段应当加强和改进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但不能局限于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因其在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和文化等众多层面,应建立和健全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以期达到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论文关键词]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方法论
关于如何开展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学校现行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否够得上集体主义原则教育?如何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及其教育”的内涵?学校应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笔者认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循序渐进且有效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体主义及其教育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精髓
关于集体主义及其教育的问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个人必须服从集体或组织、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等道德原则和规范。这大概与长期以来我们开展的集体主义教育有关。然而这种理解是很不深入和很不全面的。其实,集体主义作为一种原则或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精髓。在理论上,集体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本质理论基础之上的;在实践上,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在当前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集体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柱。
贯彻和实施集体主义,其焦点之一在于集体主义之“集体”的涵义。一般来说,“集体”可以不同方法进行划分,可以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集体,也可以是以公共活动为范围的单位集体。然而,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真正的“集体”或“共同体”并非人的自然的集合或感性的集体,诸如某一自然的团体,而是由于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某种人群的客观构成,是处于历史和现实嬗变中的人的集体。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他们是共同处于既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之中,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集合体”,是现实与历史发展中的主体范畴。所以,历来就有“虚假的集体”与“真实的集体”之分。这种真实的“集体”往往是以社会的阶层或阶级形式出现的。如果存在着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和政治秩序,在不同阶层或阶级之间,将形成社会利益的差别,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发生阶层或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不容否认,集体主义及其教育具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然而它是建立于历史与现实客观性的基础上。集体主义曾作为一种以阶级分析方法为其特征的伦理道德观念,人们追求社会平等和正义的理论,以及应该如何满足人的需要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活动的原则。与个人主义相对应,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法律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所以,集体主义属于一种利益论,即阶级整体主义或阶级功利主义,它追求的是以无产阶级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人们的幸福生活。当然,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具有深远的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传统,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与集体主义相吻合。但它是以自然血缘纽带关系为基础的整体主义,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上的宗法整体主义,而缺乏近代西方建立于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科学和文化传统。同时,这种整体主义的文化传统肯定了不平等的人伦和社会结构及其秩序,缺乏对每个人应有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的关注,往往成为统治阶级实行皇权和专制主义的工具。同一般个人主义不同,集体主义是在近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革命尤其是产业革命发生之后,社会阶级矛盾、对立和斗争激化的生产关系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综合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观,它揭示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区别在于生产关系的实质,强调了个人生活对于特定集体生活的依赖性和整体性,个人利益服从其集体利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针对“原子论”的个人主义观点,马克思一再告知人们:把个人与个人连接在一起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利己主义的个人,而是这些个人生活于其中并相互结合起来的经济和利益的关系。所以,人们的经济和政治等关系必然地表现为组织化、阶层化或阶级化,而所谓“人的集合”一开始就是以复数形式存在的。由于某种不平等的财产关系,社会通常把人们分化为两个对立的阶级或集体,这个集体后来被特指为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只要人们还处于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就必然隶属于这样的“集体”,“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集体的成员才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之中的”。集体主义并非排斥个人权益,而是建立于逐步觉醒的人的权益意识的基础上,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和维护自身利益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产物。所以,当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之后,集体主义仍然坚持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权益观,其中包括每个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集体主义强调生产关系作为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先决条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无产阶级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统一的范畴(联合体)里,实施平等、民主和自由。应该承认,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集体主义原则曾遭受过严重践踏。在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或新中国建国初期尤其是“文革”期间,都曾犯了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在此情形下,作为社会存在的细胞,个人及其权益一度遭到了忽视或践踏,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集体主义精神蜕变为一种缺乏人的创造性的“螺丝钉精神”。同时,一种由上至下的运作模式,在其实践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虚伪的”集体和集体主义,而将作为原则或价值观的集体主义庸俗化为行为规范的遵守,一度致使人的个性受到了严重压制,然而这却违背了集体主义原则的宗旨。至今在学术理论界,仍不乏将集体主义误解为某种规范性质的利他主义。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应是一个内容广泛并以其价值观贯穿其中的思想理论体系
不容避讳,在我们以往所实施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中,其内容和方法经常陷入某种片面性和简单化或僵化,缺乏对集体主义内涵和外延作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诠释,往往把集体主义教育降格或简化为一般人的道德品质和规范教育,从而忽视了集体主义在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引领作用和深刻影响,致使集体主义教育受到严重局限,造成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众多误解,集体主义教育陷入困境且成效低微。如:在基础教育中,对“集体主义教育”涵义的理解,“初中阶段概括为: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教育。高中阶段为: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则是内容简单且篇幅甚小的“三段论”,即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局限于教材的三个自然段:“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不难发现,目前集体主义教育的共性是:都偏重于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同程度忽略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原理和博大精深的内涵。问题在于,这种缺乏理论渊源的集体主义教育是缺乏思想动力的。那么,为了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必须从“是什么”、“为什么”到应该“做什么”,即从理论到实践把它讲解清楚,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在中小学,因为集体主义教育的上述困境,一度出现了两种极端:要么将其理解为个人热爱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或者干脆是团队精神的道德规范教育;要么就不讲集体主义教育,以一般行为规范及基础道德教育代替集体主义教育,而缺乏集体主义原则在道德教育中的灵魂和引领作用。实际上,我们的基础道德教育作为集体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是不可能与集体主义原理和价值观完全剥离的。
将集体主义教育作简单化和规范化的处理,不仅脱离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现实,而且也脱离了集体主义原理和原则之本身。笔者认为,集体主义教育其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不仅涉及一般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多重关系的教育。所以,集体主义教育理应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其中包括从个人到集体和社会及其利益的关系;从原理到原则和从原则到规范的层次,是一个由内至外且内容不断拓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应当是分阶段、有层次和循序渐进地实施集体主义教育。除了集体主义原理和原则教育之外,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本质理论教育、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中的阶级、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教育、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及其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民主与法治教育等系列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集体主义教育,虽然具有规范和义务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人的权利及其保障的含义,但主要呈现的是一种宏观的原则或价值观念,不仅可能通过人的理想和信念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还可能通过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社会的运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理。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开展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往往将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或价值观教育,简化或降格为基础道德教育中的一般行为规范教育,渐而又被庸俗化为“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等教条式的服从主义教育…。所以,必须改变目前集体主义教育这种教条和被动的局面,高校应该着重于集体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兼顾规范教育;而中小学应该侧重于基础道德教育,但同时不能弱化集体主义原则的引领作用。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使集体主义教育成为贯穿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根主线。而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效在于坚持和贯彻这一教育教学体系,分阶段、有节奏、系统而全面的实施过程中。 三、学校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及其成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信念
下一篇: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