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样性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崭新的人类文化和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中,既体现着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一致性和时代性,又体现着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正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呈现出其历史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此,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可以分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其它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论文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主义者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人类文化。这种文化以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优秀成果为科学基础,反映出的是创造者的智慧心灵,更是植根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理想社会结构模式的缩影,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理论的、组织的和实践的基础。正因为它是实践的理论文化,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和自然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为人们确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类能够把美好的社会理想变为现实,它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伟大成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发展的理论。它除与上述特定时期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的综合格局休戚与共外,也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其民族心灵结构和社会理想有差异,国情有区别,走向共产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马克思在与拉法格对话时说的“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话,本身已经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的重大变动中应该与时俱进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可能只呈现为同一种模式。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智慧的瑰宝,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典型体现。胡锦涛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正是由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国文明的特性,不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育的交流、融合、创新,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
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中,既体现着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一致性和时代性,又体现着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和多样性。这种特点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150多年中,形成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其他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模式。开展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内在结构来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体可分为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和基本原理教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教育,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学说进行的相互联系的教育。它主要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理论框架。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普遍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之中。以它们为主体,其外延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伦理学和人类学等具体科学的教育。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体系的与时俱进史,这本身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好教材和案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育,是指对被实践证实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具体原理的教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关于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和社会思维的运动规律、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运动规律、局部事物的运动规律以及某些具体问题的结论等问题开展的认识性教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理论教育。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局部和细节认识上存在的个别不切实际的非科学因素进行历史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如果把未经实践验证的理论神圣化和教条化,就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很多时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采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2.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以苏为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下,这种产生于特定国情条件下的理论教育实践,曾经成为流行于20世纪前80年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在列宁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原则的基础上,苏维埃政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联共(布)党史》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这些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都具有重大的政治使命。1938年初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百科全书的浓缩,不但是苏联共产党人的教科书,而且曾在世界上以126种文字出版,发行量达4280万部,成为各国共产党人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的指定教材或必备教学参考书。这种理论教育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然而,产生于特殊国情中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要将其作为一种世界模式推广,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何况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些设想本来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却被与其他已经过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一起被视为惟一的正宗和标准,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和国家都必须沿袭这种模式。即使教育内容正确,也不能够采取一种教育模式,何况其中还有许多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的思想理论。长此以往,造成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千篇一律,方式简单僵化,手段落后陈旧,管理体制高度行政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人的思想意识受到直接控制,“批判运动”成为统一思想的惟一方式,而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片言只语成为判断是非的绝对标准。这种理论观念和思维模式,实质是教条主义与封建主义残余的结合,其结果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陷入僵化和教条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给西方敌对势力造成了可乘之机,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又直接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使无产阶级政党失去了执政地位,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模式的思想理论教育影响甚广,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是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全社会负责实施,因此,越到后来,思想文化战线的麻烦越多。
下一篇:有关媒介体育畸变困境下的媒体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