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样性

2013-01-08

又如,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完全出自其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革命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大多地处亚洲、非洲和拉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它们多处内陆,曾受外敌侵略,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落后,贫富相差悬殊,人民生活条件较差,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的国情相似。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认为,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可能改变社会现实。在这种国情之下,议会道路走不通,只能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必要时,它们也不反对与其他政党结成反政府的统一战线。昔日的柬埔寨共产党和今日的尼泊尔、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便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努力。虽然民主柬埔寨的目标最终没有能够实现,但“跳过过渡阶段立即进人共产主义”和“一举建成共产主义”的认识和宣传留下的灾难和教训,却值得深刻反思。至于今天的尼泊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却也正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争取在本国建成社会主义。它们选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能成功,还有待实践验证,但不能无视它们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努力。研究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有助于人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深人与改革。

再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历史进人“资本主义相对发达阶段”后,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知识分子从西方哲学视野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和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宣传者不同,他们并没有组成某个政党,而是一群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看到了全球化浪潮给资本主义带来的新变化,也看到了社会主义发展受到的必然影响。在“重读马克思”的思潮促动下,以他们为主体,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重新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热”。一方面,他们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在继承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同时,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马克思不曾作过的批判,并且肯定和重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唯物史观、“物化”现象、无产阶级意识、人的本质等;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企图用西方哲学社会思潮来解释、补充和重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在对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上,他们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又区别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们的理论在许多时候难免陷人唯心史观的泥坑,削弱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根本变革的意义,具有非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但毕竟也是一种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绝大多数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宣传鼓动家,但在其思想理论的阐释中,无意中已经进行了理论的传播和教育。

另外,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也可以被我们参考。尽管严格来讲,民主社会主义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而且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中,它们与马克思主义不能相容。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却与马克思主义有不解之缘。它们虽然强调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指导思想的多元性,但也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并且把马克思主义与古典哲学、基督教伦理观、人道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等并列,以此作为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根据。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不允许指导思想多元化。但是,也应该看到,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并没有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它们不但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方法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作为其指导思想之一,而且在其政治纲领中也还有建立自由、平等、民主、团结、劳动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以取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目标。虽然它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否定共产主义,但也有否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另一面。在分析民主社会主义时,也应该研究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笔者认为,这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以传统的思维模式来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对上述现象的否定。既然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单一的模式,那么作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规律的反映之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能把某一地区的个别经验或特殊经验当作普遍经验来推广,而应该允许进行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探索。进行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功与否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密切关系,充分理解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教育脱离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从实践出发,从国情出发,从世界潮流出发,在理论上学习和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勇于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复兴。

精品学习网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