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2013-01-11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论文摘要: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与社会对外语交际和运用能力的需求不符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程度影响学生对外语的全面掌握。文化因素对交际能力大小有着重要影响,外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相关文化知识的获得,采取适当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文化 交际能力 文化负迁移 跨文化意识

在其《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一文的摘要中,张红玲首先提到:“……结果表明,(在中国)文化教学至今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它不仅从属于语言教学.而且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一现状不仅使学生对外国文化缺乏了解,而且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整体改革。”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频繁增加、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迫切。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尤其是中学)开始流行的交际教学法也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

1文化的内涵

文化人类学家给文化下过很多定义。l9世纪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E·B·Talyor),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余社会上学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2olt~纪50年代美国的两位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洪也分别是从哲学、艺术、教育、心理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出了百余个定义。“文化”概念的外延漫无边际,而且文化本身也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如此,就是在对文化进行区别和划分的时候,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最为常见的说法就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也有人把它称为是大文化和小文化。技术、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属于广义文化的领域。狭义的文化是产生于人类行动但又独立于这些的客观存在的符号系统。此外,文化还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区分。显性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规律之中,它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隐性文化却是一种二级抽象,隐性文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而显性文化既有内容又有结构。申小龙认为,文化的辐射范围甚广,包罗万象,大则如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范畴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2文化的内容

既然文化对外语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外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那些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呢?对文化的划分上,申小龙认为这些文化因素包括“习俗文化因素”、“概念文化因素”和“思维文化因素”。“习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人际交往中所遵循的惯例。本族语者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外族人如果不习惯,会感到别扭,严重时会产生“文化休克”(cultuershock)。汉语中的“请”频率很高,所以人们往往认为“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会却不宜用英语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E车时,不说please,一般都说Afteryou。(初学英语的人常用Yougoifrst,这是不对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或喝酒,一般用Helpyourself(tOsomething),也不用Please。有人打了个喷嚏,旁边的人有时会说点什么。中国人可能会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Godblessyou(上帝保佑你)。“概念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又是附于词义的,在不同民族语言的交往中,他们的民族特点会显现出来。“Cupid”,“Venus”等都是英美等国人民熟悉的概念,中国人大多都懂“牛郎”、“西施”、“红娘”这些说法。还有些词具有不同的褒贬色彩,比如鲁迅就痛斥“落水狗”;“哈巴狗”也让人深恶痛绝。但美国人喜欢称呼其他人为“olddog”、“luckydog”,这是因“dog”在英语中是对人亲切的称呼,不具有贬义。“思维文化”指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这种文化在语言的结构和组织上可反映出来。以姓名、地址和时间的不同表达为例,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来:西方人习惯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遵循的是分析综合的维过程;相反,中国人则是从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遵循综合——分析的思维过程。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射,—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可以透过该民族的语言层面展现来。《现代外语教学》较完整地归纳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cs,1972)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的。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用知识和能力,即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话语的结构正确与否,还需要知道交际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可行性、得体性和目的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本族语者的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

交际教学法要求外语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各项技能。现在的外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强调语法结构和词汇的盲目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文化在上述提到的各项技能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熟悉程度在很大意义上会影响语言的学习或最终的运用。雅思考试的四项测试中,听力测试中的文化和生活气息最为浓重,其内容就大量涉及到海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玩。听力内容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国外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雅思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考察考生的语言水平能否满足国外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需要。英美文化的发展在词汇和表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大多词汇都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所以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也需要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积累。由于美国议会和总统的选举竞争激烈,这样的词汇便应运而生,如:ElectoralCollege(选举团),ThinkTank(智囊团),PositivCampaigning(正面竞选,正面宣传,树立自己好形象的竞选策略),NegativeCampaigning(负面竞选,攻击对手,丑化其形象)。如果不了解“Watergate”的含义,也不会推测出“-gate”被用作表示“丑闻”意思的后缀,继而出现了下列一系列词“Koreagate或Ricegate”(1977年左右,南朝鲜政府曾贿赂国会议员达成向美国倾销大米贸易项目,成为轰动一时的“朝鲜门”事件或大米门事件),Winegate(葡萄酒门,即法国葡萄酒销售丑闻),Debategate(辩论门,指里根与卡特总统竞选前共和党竞选班子窃取卡特总统竞选纲领的丑闻)。翻译同样也要求译者对源语言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有把“V'~ICOtheeighteenyear-oldHenryVIIIbecameKinghewasextremelypopular,…”翻译成了“当l8岁的亨利八世成为法国(正译:英国)国王的时候,极受臣民的欢迎……”;在谚语翻译时,冯庆华提出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充满本国民族色彩的谚语去套译原文,也就是说不能用包含中国地名或人名的汉语谚语去套译英语谚语”。如“Whynot?Beautyliesinthlover'seyes.asthesayinggoes.M r.Taftanswered withagentlesmile.’中的Beautyliesinthelover'seyes如果翻译为“情人眼里(接60页)出西施”就欠妥,因为西施是中国古代的人物。同样如果外国人说“Twoheadsarebetterthanone.”翻译成“两人智慧胜一人”就比“三个臭皮匠,胜过—个诸葛亮”好。

4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对母语文化的熟悉会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文化的负迁移,进而影响到外语的学习。外语教师要做到的是,尽量帮助学生减少文化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在教语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对目的语文化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1)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2)鼓励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小说报刊、杂志、电影等,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料来源,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或是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因特网,上一些英文版的网站,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