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管理的探讨

2013-01-31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体制目前在各省各地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时在一贯制学校中如何有效地并分年龄段地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日前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本文作者结合本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实情和实绩,论述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教育的心得和体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分享。

论文关键词:一贯制学校 德育 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德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大,学生年龄差距大,因此,德育工作难度大,如何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改革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重振思想教育的权威,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入的功能,是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更是学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一、树立现代德育观

树立现代德育观是德育工作的切入点。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要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其核心是形成以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思想,以科学的德育思想指导德育实践,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一是树立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要从过去封闭的德育观向现代开放式的德育观转变。面对信息时代,学生已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时代走向了一个日益开放的大社会环境之中。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还有网络信息教育。多种教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环境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的急增等等,所有这些要求学校德育必须走出封闭圈,而直面社会的各种变革。因此,德育工作首先应该树立开放的现代德育观,从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使学校德育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是树立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要从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传统的防范型德育观,一味要求学生按着老师的愿望“健康”成长,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在当今复杂开放的信息社会中,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选择高尚的道德和健康人生的道路,因此,德育工作要树立发展型德育观,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物质文化建设,为推进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证与硬件基础。新时期的学校文化建设,既要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着力从非物质层面打造学校的文化软件营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同时绝不能忽视和削弱学校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为搞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校物质文化的内涵、意义和功能,科学把握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方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力促学校物质文化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协调,充分发挥学校物质文化设施的各项功能,从而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着力学校文化外显层面的打造,构建能充分凸显学校精神文化内蕴的完善的物质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下述几方面。

1.学校的地理环境。学校的主要职能是育人,而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劣与教育效果的发挥直接相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校址也就是学校地理环境的选择,比如中国古代的几大书院都设在山青水秀之处,很多国外大学特意建在远立市井喧嚣的偏僻小镇或城市郊区。

当代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在考量学校地理环境时,虽不必非得选择一个“世外桃源”之所,但在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历史位置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谋划良好的学校地理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地理环境建设主要抓两点,一是选择适宜的自然环境,二是建构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选择要综合考量生活、交通、水源等各方面因素,人文环境主要是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祛除学校周边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的因素,如制止“两室三厅”、校外零食摊点过于靠近学校设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