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培养路径的选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找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的路径,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确保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确保人才竞争在综合实力中的首要优势,确保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调查
据对我国12所大学的1300多名大学生进行的随机抽样凋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有以下特点:
第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主流正确,对现实社会评价趋于积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世界观是正确的,在全球问题上趋于客观、理智和冷静,能够自主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全球性危机,对一些不良思潮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在现实社会评价上,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日趋乐观、积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抱有很大的信心,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调查报告显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有78.8%的人回答“一定会顺利进行”或“最终会建成”。对“国家持续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为:“经济良性运转”,占74.7%;“遏制腐败”,占66,5%;“解决三农问题”占41,8%。
第二,追求自立自强的人生自主权,乐观向上,相信天道酬勤。大学生追求成才,求知、求新、求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主导,“考研热”、“留学热”等大潮涌动的动机就是高起点追求人生的成功,普遍认为“大学就是学会通向成功的各种方法”。90.4%的同学认为“少年强则国强”,承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0%以上的同学认为“仁、孝、忠、礼、信、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孝”的选择率最高,73%的同学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长,报答父母,改善家庭状况,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幸福和满足。
第三,价值观的主旋律是乐于奉献,但多元化趋势明显。调查显示,有30.6%的同学认为“要奉献于社会和个人理想,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21.4%的学生把“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和存在”作为人生目标;有14.7%的学生认为“踏踏实实为社会做事,心安理得为自己挣钱,过快快乐乐、舒服实在的生活”。三者共占到65.5%,构成了多元化趋势中社会主流的正确价值观。
第四,绝大部分学生都充满理想,尽管表述得很务实,但他们希望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职业理想,对传统职业精神提出挑战,在职业选择上更看重“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比例高达47.56%;近50%的同学认为“跳槽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安贫乐道是无奈的选择和懦弱无能的表现”。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渗透引发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多元化。恩格斯曾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就是说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大学生尽管生活在相对纯洁的校园,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接触社会,全方位地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然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又处在一个由传统与现代、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自主配置的冲撞融合期,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一个多元的观念世界,既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又有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出现的新观念。多元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并存、交流和碰撞,孰是孰非,尚无统一标准,因此,造成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多元化和各种矛盾、困惑,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混乱与无序。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的特征及在我国实行过程形成的种种缺陷,造成了人们行为的短期化、功利化,使大学生们思想观念中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健康、积极,但在价值的实现过程和实现途径上却表现出功利色彩,他们把自身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作为价值取向。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功利主义,从本质上说是在变革与转型过程中社会存在问题的折射与反映。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利益化特点,决定了注重利益、追求实际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潮流。这种潮流导致少数大学生片面追求利益主体个体化、利益选择自主化。
第三,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手段单一,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锻炼和实践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主要看学生成绩,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唯成绩是瞻,一俊可以遮百丑,思想道德培养形同虚设,这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拜金思想比较严重,弄虚作假、贪于享乐,不思进取。即使是现在,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四,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接受走向思考、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很不成熟走向比较成熟的成长过程。他们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整体上积极向上,同时也不乏消极偏激的复杂情况。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的丰富和偏激性、个体的好奇心理与变幻性以及思想发展与社会经验缺乏的矛盾等几个方面。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生和中学时代相比,其情感上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已经有较大提高。但是,由于他们实践的缺乏和阅历的不足,总体上仍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情绪化突出,常会义气行事,不考虑后果。
下一篇:浅谈大教育观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