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使学生学到更多新知识、接受更多新信息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与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因此,在进行信息教育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自律性。
计算机互联网络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快捷。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德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领域的延伸,是调节信息开发者、服务者、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教育,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讲,就是从“知”上培养学生对信息分辨的能力.从“情”上培养学生与他人共享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从“意”上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内容的自制力,从“行”上培养学生与他人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为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网络上能够学到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深受广大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网民的喜爱。但一些大学生痴迷上网,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如网络色情、网络恶搞、网络谣言、网络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反思。因此,信息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为信息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
首先,网络增强了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是信息开发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制作各样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为受众提供色彩斑斓的图片、优美动听的声音、活泼可爱的视频,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因此,以网络为载体,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利用电脑网络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人们可以自己操控计算机,浏览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由被动的“说教”变为自主的学习领会。同时,宣传教育的内容也由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文件变为图文并茂、声影兼备的材料.从而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网络载体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覆盖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13益普及。我国网络文化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到2007年年底,在中国134乙人口中,有1.62亿网民,另有5.4亿手机用户,二者相加近7亿人口。也就是说,中国有54%的国民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同时,中国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是以每年20%以上速度增长的。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跨越空间限制的特点,使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能够渗透到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人群之中.从而极大地扩展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覆盖面。所以研究信息社会道德培养的意义、方法、对策尤其重要。人们的信息活动正推动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但人们的信息活动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计算机犯罪、危害信息安全、文化霸权、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违法犯罪、道德失范的问题。由于信息网络空间高度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信息行为主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立法程序的滞后性、法律惩处的局限性,规范信息活动、信息行为单纯依靠法律手段是不现实的。因为法律体系反应太慢.根本无法解决各种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侵犯隐私的问题。所以在加强对信息活动的立法与执法的同时,必须利用道德手段。“道德往往超出法律的约束范围.尤其是当法律解释不当或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时更是如此”。因此。要建立关于信息活动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开展普及教育工作。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也于日前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在全国开展宣传公约的活动。这些都说明,开展信息道德规范的建立与普及教育工作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对于净化信息环境、规范信息行为具有非常重要与深远的意义。
二、信息教育中道德培养的方法
(一)大学生必须具有信息伦理道德
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与信息技术在扩展人脑功能方面的巨大作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非常迅速,因此,从事知识劳动的人愈来愈多,这种劳动比直接的物质劳动要有更加高尚的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无论是创造与开发知识产品的人,还是利用这些知识产品的人,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如果作为新世纪国家建设主要后备人才的大学生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能保障信息储存与传播的安全与通畅.反而会因触犯法律而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