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1.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重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与道德责任感,使其养成文明的信息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其信息道德判断、选择的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建立一批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学校管理的,适合特定群体的权威教育网站;建立专门的教育搜索引擎。在进行教育资源库建设时。运用符合认知规律的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清晰的导航系统、强大的搜索引擎.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应该是帮助大学生快捷获取信息的必要措施。同时学校也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因特网教育信息及网站的管理,可以在教育网站的人口处设置相应的代理服务器或防火墙,对网络信息进行净化处理,消除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2.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成员(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及在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是个体成员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包括信息情感意识、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这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他们的网上思维能力,教会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要求和知识结构: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然后再学习在资源中选择有利于充实自己、促进自我发展的信息知识,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活动水平。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提高大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其信息选择、信息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人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
网络时代,除了通过教育干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外.还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行为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水平,不失时机地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指导大学生寻找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差距。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心态应对网上的世界。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使青少年避免因迷恋网络而产生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网络教育在现阶段虽然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它对教育的影响将是空前的。如何看待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对这些负面影响的深刻认识,必将为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道德的自律建设
网络信息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网络世界的实质是现实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因此,网络信息道德并非是孤立的,它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现实的道德框架。
道德本身具有自律性的特点,要求人们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能妨碍其他人。但是,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间接性的特点。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中往往会失效。因此.推进网络道德建设,是网络道德失范治理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外的网络使用者自发制定了一些网络道德规范,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中,具体地规定了人们在网上的行为,南加利福利亚大学也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类型。2001年9月20日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等部门向社会公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了“五要五不”的网络道德要求。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1月23日进行第三十八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道德氛围,营造共建共享崇高的精神家园。要把信息道德建设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中去,让信息道德成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发扬光大。